1.日本和德国先后走向升值道路
日、德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工业化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虽然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但技术、人才仍在,因此战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均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快速上升现象,本币升值压力巨大。
(1)日本努力化解升值压力,最终日元仍被动升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重建时期,日本国内投资需求旺盛,带动了投资品的大量进口。为满足投资品进口需求的增长,日本政府采取了鼓励扩大出口的经济政策,出口的增长带来了充足的外汇,基本上维持了进口需求的增长,对外贸易基本保持平衡。这一时期,日本成功地保持了开放、平衡的经济增长路径。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日本贸易品部门从1968年开始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国际贸易摩擦激化,日本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日元不应升值,因为日本的经济还很脆弱,日元升值会损害国内的经济发展,支持日元升值的论点当时未受到重视。日本政府也不希望日元价值重估,除了采取经济措施缓解日元升值压力之外,日本大藏省与央行还极力劝说国内私人银行更多持有美元资产,以便国内货币当局减持美元资产。事后证明,行政干预无法阻挡市场行为,日元最终被迫升值。1971年8月,美国宣布实行以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征收10%进口附加税为主的新经济政策,日本随即放弃了保持22年的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比价,升值5.48%,从此转向实行浮动汇率制。
日元升值对无力适应新形势的纺织业、有色金属业等行业造成严重打击,日本采取了转产或向海外迁移的对策。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价格优势转向依靠技术革新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元大幅升值中,日本经济总体上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1981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是1971年的4.95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