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就业水平。在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劳动力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增加企业劳动力需求将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减轻就业压力。因此,任何旨在影响劳动需求的宏观政策都会通过要素价格的变动间接传递给企业,从而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引致企业做出增加或减少劳动力需求的决策,最终对就业产生影响。
此外,特殊组织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产生影响。这种特殊组织主要包括:(1)以非营利为目标的企业。就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生产性企业。通常社会或国家希望这些企业把赢利保持在特定的数量水平上,用减免税和财政补贴等办法鼓励此类企业生产一些社会或国家需要的商品或劳务。非营利企业的行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具体指国家不希望企业亏损,也不要求它追求利润最大化,只要求它的利润保持在一个约定的数值上,比如将利润保持为零。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相比,其在劳动力需求方面有两大特点:其一,在市场工资率相等的情况下,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比利润最大化企业使用更多的劳动力;其二,潜在利润为正值的非营利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比利润最大化企业更为平坦,也就是说,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更大。第二类是潜在利润为负值的企业。这类企业是指国家不仅不要求企业追求最大利润,而且还允许其有亏损,只是希望其将亏损压到最低水平,即属于“政策性亏损企业”。政府直接出资或通过政策性补贴兴办非营利性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低工资扩大就业,中国以生产自救为目的的企业,如“劳动服务公司”和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目的的福利工厂就属于这类企业。(2)公共部门。公共部门主要是以“服务最大化”为目标,它不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但为企业创造财富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一方面要考虑公共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因为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薪主要依赖税收等形式筹集资金来满足,因此,公共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取决于提高服务水平所能满足的公共需要与为此而增加的纳税人负担之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