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正是在唐万新和唐万里两兄弟的携手带领下,走向曾经的辉煌。也正是“双唐”兄弟的雄心壮志,过于加速德隆规模的扩张,却又忽略许多重要的因素,致使德隆走向最后的覆灭。
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德隆系总负债额高达570亿元,其中金融领域负债额40亿元,实业负债额230亿元。事实上,从2000年底开始,中科创业、亿安科技的先后崩盘让德隆的客户相继嗅到了“危险”的味道?而银广夏的财务造假曝光也让曾经很坚信唐万新“产业整合”故事的人开始清醒:一切是否真如表面看到的那样不可摧?因为唐万新这样的操作模式,必须有足够的源源不断的资金作为强大支柱。股价的提高基本是随着资金的往来进出推进的,而想要靠德隆自身来解决这一融人资金的收益根本就不可能。资本帮助唐万新和他的德隆帝国迅速腾飞,对于德隆来说,此时却像一座没有“地基”的空中花园,虽然夺目,却已经是岌岌可危。从2000年开始,德隆每月的护盘及其他成本已达到上亿元,再加上经历的熊市时间跨度过于漫长,德隆顶着的压?也越来越大,而只能用收购金融资产来堵上资金黑洞的窟窿,在扛了三年之后,压力终于压垮德隆。在2004年4月13日,德隆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跳水,到5月25日,三驾马车的市值瞬间蒸发了160亿元。
危机爆发之后,唐氏兄弟四处寻求拯救办法,甚至还期望中央企业能够接手德隆资产,然而当真相逐渐展露在这些大财团面前时,却没有人敢接手这个烫山芋了。最终,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面托管德隆的实业、金融资产,唐万新的德隆帝国梦也随之破碎。
它的悲剧命运对于其自身是一个毁灭,而对于参与其中的外界投资者,则是损兵折将,惨不忍睹。但这并非完全没有办法规避,只是面对众多的预警信号,投资者们没有真正去仔细分析,只懂得跟着市场表面的现象走,却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其中潜在的危险。
对于德隆在一系列产业领域采取高速扩张运动,其控制的总资产迅速突破200亿人民币,这些外在的现象的确令人羡慕不已。然而,却没有人仔细推敲其数据背后的真实。由于德隆旗下公司太多太杂,无形之中,德隆在其非上市产业中形成了很大的坏账,其中包括资金利息。德隆系自己也感觉到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恶性循环中:规模越来越大,债务越来越重,看得见的利润不过是来源于上市公司股价上的差额,但这些不过是无法兑现的价差,除去这些公司几乎就是资不抵债。
再看监管部门的调查,2002年-2004年,德隆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额高达200亿到3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短期贷款。稍微懂得财务的人员基本都知道,短期偿债风险极大,一旦银行对其紧缩贷款,那么德隆极有可能面临资本和产业链条断裂的下场。德隆用短期融资的方法再将资金投入到公司的长期项目,回报所有提供了短期融资的银行及其他企业机构20%的高利息率。德隆的资金在每年年底会显得异常紧张,源于客户会将资金抽走,而第二年年初客户才会将钱再投回来,德隆的危机才得以解决。这就好比是在走钢丝,步步危险。为了生存,德隆只能依然游走于这样的危险边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