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5041
  • 作      者:
    (印)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南丹·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的总裁之一,还是多种奖项的得主,其中包括约瑟夫·熊彼特奖。该奖项是授予在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和政治方面做出创新贡献的人士的。2006年他被《时代》杂志评为100名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同年,还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亚洲年度企业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印度在崛起!印度在快速的崛起!这是一个丝毫不用置疑的命题。作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全球性大国,印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它出现了哪些失误?对印度来说,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在《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中,尼勒卡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变动。印度已经开始担负起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了。然而,它的前途却绝不仅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作者还追溯了形成这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的种种主流观念,深入探讨了印度的发展前景,以及印度作为崛起的经济大国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对于印度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既有来自国内的挑战,也有融入全球经济后遇到的挑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指出了印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印度人总是在说,“同邻国中国相比,我们太慢——改革的慢,适应的慢,变化的也慢。”中国人也常常说,“印度发展得太快了,它有一天是不是能超过中国?”
    在尼勒卡尼的眼里,中国的发展路径就是印度的最佳参照物——中国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印度需要借鉴,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麻烦印度需要规避,中国曾经走错的路,印度也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
    《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全面对比了中印两国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国外投资等领域的发展异同及两国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印度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感兴趣的读者,《与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顿与崛起》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全面而真实的图景。
展开
精彩书评
    正是南丹·尼勒卡尼关于全球的竞争场地将被新技术“平整”的远见卓识使我获得了灵感,写出了《世界是平的》这本书。                                     
    ——托马斯·弗里德曼     
    我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我想一切都是从印度软件公司印孚瑟斯的会议室开始的。印孚瑟斯是印度信息产业的一颗明珠,南丹·尼勒卡尼是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可以称得上是印度信息产业最有思想和最受人尊敬的领袖……尼勒卡尼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他说:“汤姆,当今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在我离开印孚瑟斯园区回到班加罗尔的路上,我反复回味那句话:“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 尼勒卡尼的意思是,世界正在变得平坦……变平?变平?天啊,难道他在告诉我,世界是平的?                                           ——摘自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一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偶然成为企业家的感悟
    “你们在印孚瑟斯园内的道路这么好,可为什么园外的路却这么糟呢?”来访者这样质疑。我刚刚对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印度作为世界上又一台经济增长的巨型引擎正在崛起的原因,以及这个国家如何在迅速地赶上发达国家。但是我的客人—他刚从纽约乘飞机前来—对此却直言不讳地表示怀疑,因为他在豪瑟公路上塞车接近两个小时才赶到我的办公室,路况混乱不堪,让人难以容忍。
    尽管他这个问题我已经从别人嘴里听到过多次,但是每次回答前,我都得思忖片刻。对这种问题,不长篇大论地解释一番,怎么能回答得好呢?通常,我只能简单地答道:“是政治的缘故。”答复含糊其辞。“哎,”他却很执著地问,“像你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去搞政治呢?”我对他说,这不是在美国。在美国,像迈克尔?布隆伯格那样的人可以做到今天还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明天可能又被选为纽约市长了。企业家的身份不仅让我和印度政治无缘,还使我极易成为民粹主义言论的攻击对象。我说,自己参与政治是不可能当选的。
    他提出的问题也让我思忖良久。我们园内的路修得这么好,而外面的路又这么差,这当然不是缺乏技术、资源或专长造成的。这类矛盾似乎成了印度的固有特征,事情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对我们这里很多方面反差巨大的议论都让人听烦了—亚洲第二大贫民窟就坐落在这里,这个发展速度很快的民主国家。一个正在崛起的知识大国同时也有着世界上最多的辍学儿童。我们的各大企业正在创建国际品牌,然而官僚作风却依然令我们的新兴企业家窒息,让小企业主感到悲观失望。
    企业家的多年经历尤其使我认识到,尽管印度经济近年来有了巨大的发展,它却依然苦于应对这些使其退缩不前的挑战。今天,我们是一个远未挖掘出自身潜力的国家。经济自由化发轫将近20年之后,关键性改革的缺失却意味着,对大多数印度人来说,他们依然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数以百万计在赤贫中挣扎的农民来讲是如此,对于缺少廉价住房、栖身贫民窟的人们来讲也是如此,对于因为公立学校办得一团糟,而不得不倾其所有,将孩子送往私立学校的家庭来说,还是如此。
    我们之所以还得挣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推行并落实关键性的观念。有一个时期,我曾在德里的一个协商委员会和邦一级的咨询机构中担任过相关职务,所以有机会同我们的部长们进行坦诚的交谈。应当承认,印度政客尽管有着种种缺点,却不得不在我们的政府中进行复杂的权衡。在政府里,社会主义思潮仍然占据上风。在这种制度下做民意代表就意味着,要同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就资金问题讨价还价,从往往是不情愿的官僚群体那里挖掘项目,在各式各样互不搭界的邦一级的机构中间推行某项日程。自然,他们还要满足自己选民的种种要求,多少保持自己的影响力,熬过充满变数的选举周期。这些各式各样的影响和压力意味着,遇到政策问题的时候,总是紧迫的问题要优先于重要的问题,策略上的成功要优先于战略,获取资助要优先于大众福祉。结果就是,这些人中间产生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位著名政客同我的谈话中表现得很明显。当我缠着他要就某些政策理念谈谈的时候,他说:“我觉得同你谈没多大意思—在钞票问题和选票问题上,你都没有用处。”
    在这类谈话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同印度新的乐观主义,以及它那欣欣向荣的市场相距甚远。当人们关注的问题和兴奋点如此迥异的时候,政府、企业家、中产阶级和穷人之间找到共同点并不容易。事实上,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近年来我们对印度经济的观念分化得更严重了。
    另一种观点
    我有幸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目睹了这些分歧。当然,对印度政治来说,我是局外人。但若谈到印度商界,我就有发言权了。作为印孚瑟斯的创始人之一,我在这儿工作了26年,可以自称为印度企业家了。然而作为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印孚瑟斯面对的挑战与印度其他产业部门不同。当年,基础设施的匮乏并没有影响到我们,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国际市场。我们的业务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根光缆和几台电脑而已。困扰印度传统工业的劳工问题和罢工,我们很少遇到。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政府不承认我们是“常规”产业,因此,其规章制度也没有对我们形成障碍,那些曾使制造业和农业部门窒息的种种管制也不会影响我们。我们不需要原材料,比如铁矿石和煤炭,而这种需求迫使印度公司不得不同控制这些资源的国有公司打交道。我们也不需要同官僚们拉关系,定期到德里去拜访。因此我们没有被拖入其他印度公司陷入的窘境。这些公司既受益于,又受制于同政府建立起来的关系。
    在文化上,我们也是独具一格的。当年,我们是7个瘦削的工程师(唉,现在可都不瘦了),属于未经历练的第一代企业家。在印度工业由家庭企业主导的时代里,我们属于异类。在这种印度公司里,经营权和财务权都为公司所有者所独断。尽管面临权力带来的种种邪恶的诱惑,有些公司依然坚挺,但还是有不少公司在经营上任意胡为,很难为小股东带来利润。公司的运作经常是不透明的,带有欺骗性—例如,在采购原材料或者进口资本货物的时候,公司常常虚报价格,同时又瞒报销售量。在那个年代里,人们常说的一个笑话就是,这些公司的所有者的赢利都是“RBI”①式的。行业观察家们总是讥讽说:“公司会破产,但是所有者却不会。”
    印孚瑟斯是最早以透明和强化内部管理的风格改变了人们对印度企业的这一看法的公司之一。我们很快就建立起了为广大股东创造财富的声望。人们开始把我们称为印度的“新经济”公司。15年过后,人们还是这样称呼我们。
    印孚瑟斯从一开始就与印度工业的典型历史、家族关系以及管理上的包袱无缘。因此,与其说我是印度工业经历的种种磨难的亲历者,不如说我是观察者。我完全有希望从这种贴近性和客观性的结合中获取一种少有的、宝贵的视角。尽管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在私营部门度过的,但是我却有幸短期参与制定过邦一级以及国家一级公共政策,从而直接体会到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始以来政府面临的各种挑战。
    尽管关于印度,我私下已经了解到许多有趣的讨论和观点,但是撰写一部有关这个国家的书需要作出的跨越却是另一个层次的。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作家,心中也不曾蕴藏过记录下什么以求有一天终能成书的欲望。然而,促使自己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在2006年年初遇见了维贾伊?科尔卡。科尔卡博士是印度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一位激情洋溢的改革家。长期以来,我一直是他的崇拜者,尤其是在拜读了他2002年发表的名为《印度:在增长的大路上》的大作之后。文中预见了—后来其预见被证明异乎寻常地准确—印度此后几年的增长趋势。科尔卡博士看起来很像一位严肃的学者,但却有着奇特的幽默感和直言不讳的名声。这一点有时在他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会给他惹麻烦。“可是我发现,”他告诉我,“只要把自己的观点摆出来,不管当时民意代表们会多么反感,都还是有作用的。这样会在人们中间播下新观念的种子。有时,这些观念会为大家所理解。我觉得这种传统做法是最靠得住的,值得一试。”
    科尔卡博士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或许,我会写出一本有价值的著作—假如我能将自己的经验,以及自己所熟识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政客们的经验提升为某些观念的话,这些观念不仅可以解释印度经济会成长为一只什么样的巨兽,也有助于为这个国家指出一条前进的道路(即使这意味着要引发争议)。
    作为企业家和公民,我深为印度过去25年间的经济发展所鼓舞。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年增长率高于6%,历史上曾超越它的只有中国。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进步,国内市场兴起,人均收入提高,还形成了强大的中产阶级,但是印度的成功是苦乐参半的。在实行改革20多年以后,印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引发了我和许多同胞心中的各种情感—对我们迟迟不能进行变革,我感到迷惘和失望;对在整个印度都显而易见的不平等顽症,我感到悲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印度的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让人愤怒,使人无法利用印度今天所拥有的巨大机遇。
    我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我能更清楚地意识到印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各地,在人们的心目中,印度有着独一无二的前景。年轻化的人口和企业家队伍、日益提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会讲英语的劳动力大军,以及作为民主国家的实力,种种因素都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它似乎在跃跃欲试,要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但是,我更多的是在异国他乡才了解到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于印度的乐观态度—让他们形成这类看法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数据。这些看法远离我们国内政治辩论的喧嚣,从未被其触动。而在国内,印度的机遇在人们看来就有些脆弱了。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有许多因素正在使我们退缩不前—其中有对我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就的悲观,也有对我们为解决现存问题需要推行的种种观念的抵制。
    印度的弱点全部存在于其内部,存在于眼下的争斗中,争斗的目的在于确定我们国家未来的观念和政策走向。这本书就是本人为诠释这场争斗、解决这场争斗而作的一次小小的尝试。
    在主业之外
    当我对人说起自己要写书的时候,大家误以为,我要写的是有关自己经商生涯的一本回忆录,要么就是一本管理或者商业战略方面的著作。当我说自己写的是关于印度的书的时候,大家便露出嘲弄(很可能也是吃惊)的神情。毕竟,商人通常不会在公共事务方面显示出卓越的才智。我安慰自己说,我只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成为企业家的。如果不是在1978年年底走进颇具个人魅力的纳拉亚纳?穆尔蒂的办公室求职,那么很可能到现在,我自己充其量也不过是住在新泽西的郊区,每天要坐火车去曼哈顿,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份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而已。
    我看待问题的方式,以及无论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还是在政治学领域,我都并非某一类型的专家这一点,实际上会使我对印度最重大问题所持的看法更为开放。正当人们的观点趋于两极分化的时候,我们可能真的需要一位热情高涨的非专业人士,一位可以在辩论中避免走极端的人士登场。
展开
目录
序 / 托马斯·弗里德曼
偶然成为企业家的感悟
第一部分  重新认识印度
1  新生的种种观念
2  印度:由人民当家
3  印度的企业家:从排斥到双手欢迎
4  不死鸟:英语的兴盛、衰落,到重新兴盛
5  从“吃人的机器”到成大事者
6  印度与世界:我们不断变化的时代
7  印度独特的民主制度
8  一个难得平静的国家

第二部分  印度:正在与世界同步
9  不断增强的观念
10  印度教室里的挑战
11  悄然改变:印度的城市
12  漫漫回家路
13  消除壁垒:印度单一市场已具雏形
14  不断延期的目标

第三部分  斗争的语言:困顿中的印度
15  观念上的分歧
16  愤怒的声浪:争吵不休
17  为工作而疯狂
18  沙丘上的教育体制:印度的大学289
19  完美的平衡

第四部分  印度的发展前景:目标更近了
20  观念正在转变
21  一流的信息技术:从班加罗尔走向全国
22  从饥饿到心脏病
23  印度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被忽视的人口
24  见树不见林:印度面临的环境挑战
25  能源的基调:寻求印度能源解决方案
26  网络效应·
结语
致谢
大事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