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北京市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9206
  • 作      者:
    王玉海[等]编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伟,江苏扬州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领导管理工作,总结提出了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两个结合,多种模式”的工作思路和“重心下移、由点到面”推进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战略。最近的研究重点是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模式。<br>    郭兴华,山东新泰人,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助理,发表论文4篇。在新时期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工作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最近的研究重点是“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实践与创新”与“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br>    王玉海,甘肃武山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博±研究生导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研究方向为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课题10多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最近的工作重点是系统总结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同时以实验区为平台进行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索。<br>    程连升,甘肃甘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史,对中国反失业政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40余篇。最近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北京市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核心,以北京的典型实践模式为载体,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是“实践先行、行政主导、科技促进、以点带面”;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完全城区型、近郊新城型和远郊生态型”三大类型。《中国经验与北京模式:北京市科技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列举了许多实践模式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模式提炼与经验总结相结合,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对深化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探讨、宣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模式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从1956到1957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讲话中,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明确把统筹兼顾作为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提了出来。第三个目标是保证均衡地分配政府所提供的各项服务。1949年,中国的广大地区几乎没有什么保健设施、教育机构和其他重要的社会服务事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花钱很少,人人读得起书,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医疗制度在60年代实行合作医疗也很成功。这两个方面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也提倡节约资源,这是毛泽东发展观的特点。四是毛泽东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反对腐败,杜绝黄、赌、毒。当时的社会风气、干部作风和民风都比较好,社会治安良好。<br>    应该说,以追求工业化为基本导向的第一代发展观,顺应了新中国发展初期阶段通过工业化奠定发展初步基础的要求,其中一些方面,例如加快工业化、强调重工业等理念在当时是科学的、合情合理的。在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下,经过1949年后28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政治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确立了大国地位;经济上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教文卫事业也得到长足的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br>    但是,由于第一代发展观是在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形成的,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误解基础上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实施的,因此,在实践中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失误。具体表现在:一是过于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纯而又纯,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加上受革命战争时期斗争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在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在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过程中,不少时候仍沿用革命的手段和群众运动的方式,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相统一的原则,使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超越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失误。二是经济质的发展与量的发展有所脱钩,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比较低下,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外延要素投入支撑的,经济结构长期难以优化。 <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探索历程<br>第一节 中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br>第二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和意义<br>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机制和主要成效<br><br>第二章 中国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行动计划<br>第一节 “863计划”:高技术引领活动<br>第二节 国家星火计划<br>第三节 国家火炬计划<br><br>第三章 中国区域科技进步中的制度创新<br>第一节 区域科技进步中的创新实践<br>第二节 区域科技制度创新的特点与经验<br>第三节 科技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思考<br><br>第四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模式<br>第一节 国家可持续发展探索下的地方发展新模式<br>第二节 政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br>第三节 各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方法创新<br><br>第五章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模式与工作机制<br>第一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历程<br>第二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新探索的模式分类<br>第三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典型模式分析<br>第四节 北京市实验区建设管理的体制与机制<br><br>第六章 北京市乡镇街道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与经验<br>第一节 中心城区街道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经验<br>第二节 城乡结合部乡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经验<br>第三节 远郊区乡镇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经验<br><br>第七章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与举措<br>第一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br>第二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br>第三节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br>第四节 突破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瓶颈的举措<br><br>第八章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难点与出路<br>第一节 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点<br>第二节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新要求<br>第三节 生态工业园建设亟待加强<br>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br>第五节 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选择<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