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通过改制将一些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转让出去,降低地方财政压力。王红领等(2001)认为,政府放弃国有产权的原因是降低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这些补贴包括对国有企业冗员的工资支付以及相应的维持费用等。王珺(2000)认为,在各地亏损企业增加、财政支付能力相对有限、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改制压力增大和来自其他地区改制的竞争压力强化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都会竭尽全力来推动本地政府所属企业的改制。
第三,提升地方企业的竞争力,改善其政绩。王文剑等(2007)以地方政府争夺外商直接投资为例,说明财政分权导致中国各个地方政府围绕经济指标为追求政绩而进行锦标赛式的竞争。为了改善经济指标,地方政府有动力将经济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提高效益的动力。
2.地方政府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本约束
地方政府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会产生许多支出。郭建强等(2000)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成本包括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企业亏损面扩大、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加重等。陈野华等(2006)认为,改革成本主要包括大规模下岗失业、分配不公与社会的贫富分化、国有资产的流失、社会群体间利益分歧趋势加剧等。总结现有文献,地方政府进行国有产权转让,需要负担的直接支出包括:①产权转让企业所负担的银行债务。在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为了搞活地方经济,在本地财政力量缺乏的情况下,利用银行借款开办国有企业,造成我国地方国有企业大部分存在高额银行负债。在地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时,地方政府需要保障国有企业欠付银行的债务得到清偿,确保国有资产安全。②产权转让企业所负担的国有企业冗员安置支出。国有企业中大部分存在冗员,在国有企业产权变更后,这些全民职工的安置需要大量的资金。③相关辅助部门分离支出。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国有企业中存在着承担服务支持的辅助部门,在国有企业主体产权转让的时候,辅助部门需要分离出去,而分离辅助部门也需要大量的开支。此外,“厂办大集体包袱”、“管理层安置”等方面的支出,也是地方政府必须要考虑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