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济学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10845
  • 作      者:
    逄锦聚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济学创新》的研究涉及几个最关键的范畴或称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为了便于研究的展开和读者把握该研究成果的主要思路和内容;以下先对这些命题予以说明。
展开
精彩书摘
    因此,要想获取个人消费品,必须参加劳动,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从劳动的总成果中获取应得的份额,劳动是获得消费资料的唯一手段,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劳动报酬。
    第二,按劳分配的对象不是社会总产品而是个人消费品。马克思指出作为公平的按劳分配,不是对社会总产品不折不扣地分配,而是要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
    第三,按劳分配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在全社会范围内,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唯一的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作为按劳分配尺度的劳动包括两层意思:其一,这里所说的劳动仅指活劳动,而且这种活劳动排除了任何客观因素,如土地、机器等生产资料的影响,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其二,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既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个别劳动,也不是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而是社会平均劳动,即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活劳动。
    3.按劳分配实现的前提条件。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是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思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劳动产品分配关系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全体劳动者平等地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每个人为社会所作的贡献的唯一方式就是他的劳动量,排斥了有人凭借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来剥夺他人劳动的制度,为实现按劳分配建立了前提。按劳分配是同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和要求。
    ……
展开
目录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济学创新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几个命题或范畴的说明
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关于本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社会主义及其本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预测和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预测与设想
二、列宁、斯大林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认识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探索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基本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及其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创新
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深化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预测
二、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的探索
三、斯大林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一、从旧中国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渡时期
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思想
三、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特征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科学依据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设想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六章 社会义义微观经济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第十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