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HOM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8196
  • 作      者:
    (法)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2012年,地球的命运到底会如何?或许从书中会找到些答案!
    全球2亿人都看过的真相——从空中往下看,就会看到地球的美丽与伤口!
    吕克·贝松制片,周迅配音,风靡全球的大型环保电影《HOME》同名作品
    法国总统萨科齐指定全国中小学生必读图书,并作为礼物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
    中国环保之父、首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作序推荐
    《HOME:抢救家园行动》繁体版由台湾三市市长联合推荐
    畅销百万作品《从天空看地球》作者最新力作
    已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 流行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
    触目惊心的数字+绝版真实的图片 告诉你最真实的地球生存状况
    国内大中小学生地球生态科普知识、环保知识权威读本
    超值图文全彩铜版纸印刷,广大高知家庭、知识型家庭最佳珍藏读本
    摄影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收藏作品
    践行科学发展观必备读本,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发展战略推荐读物
    政府及企业形象代言书、定制首选图书
    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抢救家园行动”推荐读物
    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地球资源;
    每天有5000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安全的饮用水;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交通意外,24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引发的疾病;
    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
    40%可耕种农田遭到长期破坏;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森林绿地被毁灭;
    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
    到2050年会有2亿人沦为难民 ……
    ——《HOME:抢救家园行动》数据摘选,类似惊人数据还有很多
展开
作者简介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国际著名航拍专家、生态学家、环保工作者。1946年生于法国巴黎,30岁的时候和妻子搬到非洲肯尼亚去研究狮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从热气球上发现从天空看这个星球的特殊美丽,此后专门从事空中摄影超过30年,极具声望,有“上帝之眼”的美誉。联合国2009年环保大使,并获颁联合国“地球斗士”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09年环保英雄,受邀出席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曾出版畅销百万的摄影作品《从天空看地球》。
展开
内容介绍
    《HOME:抢救家园行动》是著名国际环保电影《HOME》的同名书。电影由作者扬·阿尔蒂斯-贝特朗担任导演,法国名导吕克·贝松担任制片,筹备15年,历时18个月、历访全世界54个国家拍摄而成,堪称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环保电影。本片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法国首映,并在全世界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影、电视、DVD和互联网同步公映,有超过两亿人观看过此影片。
    在《HOME:抢救家园行动》中,不但捕捉到了电影遗漏的珍贵镜头,同时加入了电影中没有说明的环保概念,包括各种地球资源和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发展,一直到当今生态的失衡状况等。书里以浅白的语言娓娓道来,通过90多个发人深省的议题和近百幅航拍图片,一方面记录了地球演化40亿年来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真切再现了人类一直以来污染环境自毁家园的行为模式,揭示了人类现代文明光芒下隐藏的生存危机,不免让读者为2012年“世界末日”是否来临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也深入剖析了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问题上的种种举措,呼吁人类、爱护地球,应该寻求更为和谐的生存发展方式。
    为了让大家能更多地了解环保知识,《HOME:抢救家园行动》还特别添加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精心绘制的若干张彩色示意图,增加更多与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常识。帮助读者理解地球不堪重负的现状。
展开
精彩书评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人类依赖环境,一直觉得心安理得。但从来没有人算过这笔账。也许我们从环境中挣到了钱,但失去的却更多。今天的我们不但已经用完了父辈祖先留下的根基,甚至还在不断占用原本该留给子孙辈的‘财产’……
    ——绿色年度人物、著名生态学家吕植博士
    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生活在这个星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国家的国策,我们也应该作为地球公民承担责任。这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觉悟的,但你希望留一个什么样的家园给你自己的下一代总是值得你关心的吧?
    ——地球卫士、著名影星周迅
    我拍戏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看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景象,我觉得让人非常焦虑和心痛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千百万人就生活在那么恶劣的环境当中,千百万人的生命健康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我愿意以身作则,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环境,都来关心我们的健康,每个人都作为一个环境的监督员,我们的空气,我们的水将会更干净。
    ——著名导演张纪中
    琥珀般的远古火山、翡翠般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丝绸般的河流与冰川、蓝玉般的大海和沁丝般的珊瑚……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用他的镜头为我们展现了我们的家园之美———美到令人流泪、美到令人窒息、美到令人惊恐、美到令人无所适从……《HOME:抢救家园行动》一书中那一幅幅宏大的航拍图片,让我们赫然发现我们的地球母亲是多么的博大与包容,想要征服她又是多么的可笑。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是我们灵魂永恒的故土,是我们的整个世界……比起地球的博大,那些自以为强大的生物又算什么?是的,人类才是真正的尘埃。当现代文明摧枯拉朽般的高歌猛进,当林立的高楼取代了荫荫的绿树,当城市的霓虹暗淡了星星的光芒,富庶赶走了贫穷,文明战胜了蛮荒,21世纪的人类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但现代文明繁华的背后是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极度破坏———底特律的汽车工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肉牛市场、太平洋巨轮上的集装箱、迪拜的摩天大楼、中国南方的新兴工业城、非洲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埃及小山般的长绒棉……难道这就是人类文明演化了几万年的最终成果,就是“万物灵长”的杰作?!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相互依存,但人类仅仅用了近20万年的时间,就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把家园损毁得面目全非。在《HOME:抢救家园行动》一书里,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性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冰川冰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人类的过度开采己经让自己的家园面临灭顶之灾,但《HOME:抢救家园行动》这本呼吁环保的图书并没有过于消极地表达观点,它在诠释现实的基础上也将对未来的希望展现给读者。例如:人类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无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揭的新能源,如风能、光能等,与现代高科技相接合,慢慢被大众采用并取代现今能源消耗。一幅幅场面恢弘的图片和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读者在欣赏地球无比魅力的同时,增强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激发大家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HOME:抢救家园行动》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是单调乏味的说教,不是激昂慷慨的指责,而是一声轻柔的叹息:你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家园,美到能让你忘却一切,美到能包容你的罪恶……可你还愣着干什么?既然你有能力改变,那为什么还不去做?行动起来吧!——节选自广西南宁晚报在本书中,不但捕捉到了电影遗漏的珍贵镜头,同时加入了电影中没有说明的环保概念,包括各种地球资源和生命的起源、人类文明发展,一直到当今生态的失衡状况等。书里通过90多个发人深省的议题和近百幅航拍图片,一方面记录了地球演化40亿年来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真切再现了人类一直以来污染环境自毁家园的行为模式,揭示了人类现代文明光芒下隐藏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也深入剖析了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问题上的种种举措,呼吁人类寻求更为和谐的生存发展方式。
    ——节选自济南时报
展开
目录
爱因斯坦的预言
神奇的地球
45亿年的地质变迁
海洋——地球之肺
人类、果蝇、海胆有血缘关系吗?
缺少细菌,人类如何生存
“丛林法则”与食物链
不容忽视的生态经济
2030年,我们需要两个地球
惊人的生物灭亡速度
受到保护的区域
农业机械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2050年,90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农业——人类最重要的经济产业
绿色革命真的就好吗?
欧盟总预算的40%用到了哪里?
土壤的荒漠化危机
可怕,它们正在消失
米饭与咖啡,我们更需要哪个?
一边吃水果,一边喝石油
1.25亿公顷土地与基因改造食品
1公斤牛肉=1万升水?!
废弃物的处理及资源的回收
60亿人口,还在增长中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一)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二)
城市文明的诺亚方舟何时起航(三)
“吃人”的城市交通
空气污染每年“杀死”240万人
2030年,全球贫民区人口将达到20亿
科技是把双刃剑
生态足迹与地球负荷限度
3R,让“零废弃物”成为现实
危险的废弃物
能源背后是什么?
石油还能用多久?
空气污染,煤炭比石油更严重
揭开油砂的真实面目
如何善用核能?
一架飞机对空气污染的“贡献”有多大?
谁该为气候恶化“埋单”?
太阳能是个好东西
地热发电知多少
风力发电最环保
电力消耗知多少
全球变暖,人类最大生存课题
海平面上升56米,意味着什么?
2050年,将近2.5亿生态难民
可爱的北极熊,请不要消失
农牧业,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产业
江河断流危机
换一个角度看气候变暖
人为控制碳排放量只是权宜之计?
暖化现象的代价
温室气体排放常识
你所不知道的渔业
过度捕捞的尽头是什么?
失衡的生态环境
鲸类的命运谁来主宰?
藻类——海洋的另一大宝藏
混合养殖系统,养殖渔业的春天
海洋污染需要未雨绸缪
不可不知的珊瑚生态系统
全球渔业现状
全球近10亿人缺水
水是可以再生的
滴水灌溉更节水
你有节水意识吗?
水源冲突是个大问题
饮用水与生命安全
用水浪费还在继续
水坝带给人们的思考
湿地——地球之肾
全球环境指标(1990~2005年)
到底什么是森林?
森林,地球的另一个肺
林业是全球首要的再生资源
林木业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森林被破坏后的连锁反应
森林砍伐与贫穷问题
森林中的居民
鲜为人知的红树林地区
森林防护刻不容缓
最后一棵树的故事
全球化带来了什么?
移民与生态难民
善用我们的权力
关注青少年生存状况
女权仍需被关注
战争有没有终结者?
NGO,改变世界的另一股力量
让爱与责任改变世界
全球环境公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