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一般市场价用最左侧的柱状图表示。但商家如果要在开业之日吸引更多的顾客,就会推出许多价廉物美的商品,其中大部分商品的折扣在30%左右(将在Part2里讲解商家为什么能如此大幅度降价)。即使在这个价格的基础上再算上5%的进货费,还是比一般的市场价要低。即使再加上10%左右的运输费及其他费用,仍能确保买主获得足足15%的利润。
买家在商店开业及打折时采购大量商品,并将其销往国外及商品竞价不激烈的地方,然后在那里仅有的几家折扣店里进行销售,地方折扣店与东京折扣店之间的差价就是这样被暗藏起来的。
所以我说:“营销最基本的就是要尽可能地低价进、高价出。”经济学所认为的最完美的市场环境就是将所有信息提供给所有的消费者,然后产生完全统一的市场价格。当市场需求量与供给量达成一致时,唯一的合理价格便应运而生了。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同一种商品有差价是极其正常的。我们都知道,A店与B店所卖的电视机的价格可能会不同,正因为如此,消费者才想方设法地寻找价格最低的店铺。
以前,在销售家电等商品的地方,随处可见这样的表述——比厂家规定的零售价便宜xx%。可是,商品公正交易委员会指出,这样的表述只是为了强调售价便宜而采取的非正当的价格表示方法。因此不久之后,“开业酬宾价”这样的表述方法逐渐在商家中被推广起来,因为这种做法无需标出具体定价。
追求低价,会付出代价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怀有别人无法想象的野心。他平生的夙愿就是要打破由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局面,使自己制造的货币能流入到大街小巷,换句话说,他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货币体制。
究竟如何才能让人们都持有这种新型货币呢?如果只是不断地向别人讲述这种新型货币的种种好处,别人又怎么会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呢?但是,如果告诉人们“用1000日元可以换到远高于该价值的某种物品”的话,人们肯定会蜂拥而至。当他从人们手里获得大量的国家流通货币之后,自己制造的货币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遍布国家各个角落。
这名男子并不仅仅是在市场出售这些价值1000日元的商品,还将商品与“积分”这种新型货币搭配出售。虽然“积分”这种货币只能在自己所创造的“地盘”里使用,但是却能和这个“地盘”内有价值的商品进行交换。从理论上讲,因为他提供了高于市价的价值,所以人们没有理由不要。比如,当他用1000日元来换取别人的100日元时,恐怕没有人不换。
自此这个男人的事业便开始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当初他的“地盘”只是很小的一块,但之后他的“地盘”逐渐扩大,最后甚至有能力威胁到国家货币的发行权,于是他开始向真实世界渗透这种新型货币。也许不久之后,“积分”就会成为全世界的统一货币。现在,很多国家联合组成了一个大型实验场并形成了“欧元”这种新的货币,但就连“欧元”也十分惊骇于这种“积分”货币的渗透力。
下面,还是让我们先暂停这种阴谋论吧。虽然这个寓言故事是我杜撰的,但我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类似这样的虚构故事。
所谓“买1万日元的商品附赠1000日元的积分”这种营销的实质就相当于“花1万日元购买了商品以及1000日元的代金券,并且这张代金券只能在同一家商店使用”。
当你想储蓄“积分”这种货币时,可以先将其假设成“代金券”,这样你就会明白“积分”是无法成为人们进行储蓄的对象的。这并不是对两种称谓咬文嚼字,而是因为“代金券”与真实的货币不同,它不会自我增值,并且人们也经常忘记使用它。
让我再讲得详细些。刚才我们讲到通过采取积分制商家会获得若干好处,并且列举了第2项中“由于顾客忘记使用积分而避免了商品降价”。其实,积分,就相当于将无利息的存款委托给商家保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