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形式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124075
  • 作      者:
    龚启荣等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龚启荣,江西景德镇人。1964年贵州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贵州省委党校理论研究班学习并开始从事理论教育工作。系贵州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国际符号逻辑协会会员、BLS国际逻辑学会会员、东亚国际符号学会会员、贵州省社科联委员、贵州省科协第四届委员、贵州制约逻辑学会理事长、贵州省逻辑教学研究会会长。曾任贵州大学信息管理系系主任。现任贵州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基础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逻辑学教授、学术带头人、逻辑学研究生导师,任贵州人民武装学院督导和逻辑学教授。发表论著Entailment Logic——A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Logic Our Times(J)(第八届国际逻辑、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讨论会论文集,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7年)、Entailment Logic And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J)(《符号逻辑杂志》,美国,1992年第1期第57卷)、Orthodox Mathematical Logic is Not a Reasoning Theory(J)(《符号逻辑会刊》,美国,2007年第3期第13卷)、《形式逻辑导引》(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逻辑斯谛——又称“数理逻辑”的二值数学》(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逻辑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当代形式逻辑基础》(M)(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年)、《形式逻辑客体说导论》(M)(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当代形式逻辑引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当代形式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理论研究》(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等100多篇(部)。完成国家电子工业部、教育部和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形式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理论完全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人工智能理论。著作提出并回答了一系列属于人工智能的逻、辑理论的重大问题;指出了人工智能的根本使命;完成了古典逻辑和形形色色非古典逻辑以及传统形式逻辑不能作为人工智能的逻辑理论基础的论证;充分证明了,当代形式逻辑向人类提供了从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推理工具,因而是人工智能最合适的逻辑工具。著作清晰地刻画了必然门的逻辑性质,为研制必然门从而进一步设计、制造内涵智能机提供了重要逻辑理论基础,其研究深度可以说几乎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著作严格证明并严肃地指出,在刚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国际人工智能界的两个方针(“认知模拟”、“人机合一”)是方向性、路线性的失误。这种局面为我国在新世纪迎来超越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绝好机遇。该项研究对我国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发生质的变革,取得国际先进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展开
精彩书摘
    “这只苹果能吃”对原始人来说,判断和命题可能是同时产生的,因为,苹果本来就是猿猴的食物。然而,“这只螃蟹能吃”对人类远古的祖先来说,就是先有命题,然后才断定的。而伴随这个命题的断定则是一番勇敢的尝试:剥开长相吓人的螃蟹来闻闻,挺香;拿下一块蟹肉尝尝,很鲜;吃下去再说,结果十分养人。鲁迅在盛赞第一批试吃螃蟹的人类祖先的勇气的同时,还揣想曾经也有人考虑过“这只蜘蛛能吃”这个命题,又经过一番勇敢的尝试,证实了这个命题并不符合实际,因而为假。于是,这个命题本身未被断定,而被断定了的却是它的否定“这只蜘蛛不能吃。”<br>    在普通的逻辑思考实际中,那种“只是考虑并未断定”的事情是大量存在的:医生在诊查病情的过程中起初只是考虑各种可能的病因;司法人员对被审讯的供词也往往是“听而不信”;即使是顾客在商店里挑选货物这种日常小事,人们通常也须经过一段“谋而不断”的考虑过程;至于科学史上的种种猜想、假设,那更是“只考虑,不断定”。譬如,数学中的著名的“四色问题”——“如果要求地图的相邻区域着色不同,那么,至多用四种颜色就足够了。”在美国数学家阿佩尔等于1976年用计算机做出证明以前,就是个未断定的命题;而更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意大于4的偶数必定是两个奇素数之和。”自从200年前提出来后,迄今还是个有待断定的命题。只要那些作为关于某个事件的思考的命题始终未断定,那就只有命题而无相应的判断。“哥德巴赫的猜想”就是一个这种没有相应判断的命题,等待着有志者前去断定。<br>    显然,命题发展为判断与命题真实性是两回事,尽管,对命题的断定需要有一定的根据,而且,这种根据的获得往往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如果说,考虑中的命题对人们的实践来说还只是一种尚有待于进一步分析、考核的初步的信息,伴随着这种初步信息的获得有时也会做出一些试探性的行动;那么,经过一番试探,获得了一定的根据后,一经断定而成为判断,做出判断的人对它的真实性就会具有信心,信息就往往转变成需要坚定地执行的指令,伴随着的将是果断的行动:医生采取重大的医疗措施;法官对罪犯进行判决;顾客付款购买货物;数学家将已获证明的定理纳入数学体系;等等。然而,尽管如此,那种对命题做出断定的根据有时未必充分、属实,因此,断定了的判断仍然会不符实际,判断仍然可能是虚假的:医生可能误诊;法官有时错判;顾客也会买来不合用的商品;而数学家以为已经“证明”了的“定理”其实并不正确。在这里,检验判断的真理性的标准归根结底要靠社会实践。<br>    ……
展开
目录
第1篇 导论<br>第1章 前言<br>1.1 逻辑科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br>1.2 传统形式逻辑与正统数理逻辑<br>1.3 研究当代形式逻辑的目标<br>1.4 当代形式逻辑的研究领域、哲学思想和理论观点<br>1.5 逻辑科学的定义<br><br>第2章 当代形式逻辑语义学基础<br>2.1 客观世界的集——兼对所谓“罗素悖论”的剖析<br>2.1.1 对象、个体与集<br>2.1.2 集的共仅属性<br>2.1.3 集的性质<br>2.1.4 集的分类<br>2.1.5 集与集之间的关系<br>2.2 n目组、n目组集和n元关系——兼谈数理逻辑顶多只能算k分之一的逻辑<br>2.3 n元函数关系<br>2.3.1 映射<br>2.3.2 n元函数关系<br>2.4 客观世界的项<br>2.4.1 个体变元<br>2.4.2 n元函数的变值<br>2.4.3 项的定义<br>2.4.4 项的分类<br>2.5 客观世界的原子事件<br>2.5.1 闭原子事件<br>2.5.2 开原子事件<br>2.5.3 原子事件<br>2.5.4 原子事件有、无的不矛盾律、排中律和选一律<br>2.6 真值函数关系与纯真值复合事件<br>2.6.1 真值函数关系<br>2.6.2 真值表<br>2.6.3 纯真值联结关系<br>2.6.4 纯真值复合事件<br>2.7 基本的非纯真值联结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及其两个独立性<br>2.7.1 充分条件关系与必然关系同义<br>2.7.2 充分条件事件的定义及充分条件关系的两个独立性<br>2.7.3 对“充分条件”的界说的历史回顾<br>2.7.4 两个独立性从经验进到逻辑的历史追溯<br>2.8 导出的非纯真值联结关系和非纯真值复合事件<br>2.8.1 必要条件关系和必要条件事件<br>2.8.2 约合关系和约合事件<br>2.8.3 尽举相容选择关系和尽举相容选择事件<br>2.8.4 尽举反相容选择关系和尽举反相容选择事件<br>2.8.5 尽举不相容选择关系和尽举不相容选择事件<br>2.8.6 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和充分必要条件事件<br>2.9 客观世界的事件<br>2.9.1 事件的形成准则<br>2.9.2 闭事件和开事件的交叉递归定义<br>2.9.3 事件的性质<br>2.10 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br>2.11 客观世界的逻辑规律及其种类<br>2.12 客观世界的逻辑定律<br>2.12.1 客观世界的事件逻辑定律<br>2.12.2 客观世界的项逻辑定律<br>2.13 客观世界的逻辑法则<br>2.13.1 客观世界的事件逻辑法则<br>2.13.2 客观世界的项逻辑法则<br><br>第3章 逻辑规律是客观世界的规律<br>3.1 逻辑规律概述<br>3.2 逻辑规律不是思维自身的规律<br>3.3 逻辑规律不是符号自身的规律<br>3.4 逻辑规律是且只能是客观世界的规律<br>3.5 彪炳古今的韩非定律<br><br>第2篇 逻辑思考<br>第4章 逻辑思考概述<br>4.1 逻辑思考的定义<br>4.2 逻辑思维的内容<br>4.2.1 逻辑思维的内容<br>4.2.2 思维的内容究竟是思维还是思维外的客观物质及其属性<br>4.3 逻辑思维的形式化<br>4.4 逻辑思维、思维对象、语言载体的关系<br>4.5 当代形式逻辑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br>4.6 当代形式逻辑语用学1、2、3准则<br><br>第5章 概念<br>5.1 概念的概述<br>5.2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br>5.2.1 概念的外延<br>5.2.2 概念的内涵<br>5.3 2元关系概念<br>5.3.1 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br>5.3.2 何谓2元关系概念<br>5.3.3 2元关系的性质<br>5.4 传统概念理论中存在的问题<br>5.4.1 关于概念的定义至今仍不能自圆其说<br>5.4.2 有些概念种类划分不合理<br>5.4.3 “概念不明确”是一种自相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提法<br>5.4.4 值得推敲的其他问题<br><br>第6章 原子命题纯真值复合命题<br>6.1 命题的概述<br>6.1.1 命题就是关于事件的思考<br>6.1.2 命题的真值<br>6.1.3 命题的分类<br>6.2 原子命题<br>6.2.1 闭原子命题<br>6.2.2 开原子命题<br>6.2.3 1元原子命题和多元原子命题<br>6.2.4 原子命题的真值<br>6.3 纯真值复合命题<br>6.3.1 基本的纯真值复合命题<br>6.3.2 导出的纯真值复合命题<br>6.4 重言式的判定<br>6.4.1 真值表方法<br>……<br><br>第7章 非纯真值复合命题<br>第8章 逻辑定理<br>第9章 逻辑证明与证实<br>第10章 关于逻辑证明哲学意义的深入探讨<br><br>第3篇 当代形式逻辑Cm系统<br>第11章 命题逻辑cm系统的形式语言<br>第12章 Cm的公理、导出公式、规则和元定理<br>第13章 关于Cm系统的讨论(一)——Cm是够用的无衍系统<br>第14章 关于Cm系统的讨论(二)——Cm的判定问题<br><br>第4篇 当代形式逻辑名词演算Cn系统<br>第15章 名词演算Cn系统的形式语言<br>第16章 Cn的公理模式、规则、导出公式和元定理<br>第17章 关于Cn系统的讨论(一)——Cn与传统形式逻辑<br>第18章 关于Cn系统的讨论(二)——Cn与传统的“必然”、“可能”、归纳、类比的推理<br>第19章 关于Cn系统的讨论(三)——Cn的无限风光:更精彩的形式定理<br>第20章 关于Cn系统的讨论(四)——Cn与正统一阶谓词演算F<br><br>第五篇 人工智能机器推理和知识表示的逻辑理论工具探讨<br>第21章 人工智能机器推理的逻辑理论工具研究<br>第22章 人工智能知识表示的逻辑理论工具研究<br>第23章 当代形式逻辑在人工智能中又一应用理论研究<br>附录A<br>附录B<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