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9120
  • 作      者:
    奚刘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作者对于第三代新儒家进行了相当广泛和深刻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在尽力掌握第三代新儒家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他们的思想,并对他们进行了专论、比较和总结。《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以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为例》尤其彰显了作为新儒学发展阶段的第三代新儒家重要的内涵以及他们与前代新儒家的关联与区别。但对他们思想内在的结构与他们之间的学术关系与比较,虽在此书中未能得到完全的解说,却已或多或少地作为问题呈现出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粗具规模的解析方式。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二“第三代新儒家”与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简介

第一章 传统儒学研究
第一节 “内在超越”与儒学的宗教性
一成中英:儒学的“终极与整体实在”
二杜维明:内在超越与“掘井及泉”
三刘述先:内在超越的“两行之理”
四蔡仁厚:“摄人文于宗教”的儒学
第二节 儒家心性之学的阐释与发展
一成中英:作为道德哲学之基的儒家心性之学
二杜维明:宗教与哲学交汇处的儒家心性之学
三刘述先:儒家心性之学的梳理与评价
四蔡仁厚:心性学--儒家哲学的根基
第三节 儒家道德与德性修养
一成中英:目的论与责任论相统一的儒家道德
二杜维明:仁与修身
三刘述先:仁与生生
四蔡仁厚:儒家的内圣成德之学
第四节 儒家认知之学
一成中英:道德-知识论
二杜维明:“体知”一对儒家德性之知的创造性阐释
三刘述先:“良知”与“见闻之知”
四蔡仁厚:儒家“摄知于德”与知性之凸显
第五节 小结
一“即儒学即宗教”
二心性学地位的肯认与发扬
三儒家道德理想的强调
四儒学知识论的凸显

第二章 现代新儒家研究
第一节 “新儒家”概念与人物的划分
一成中英:知识理性与价值理想区分基础上的新儒家
二杜维明: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与现代新儒家
三刘述先:广义的“新儒家”与“三代四群”说
四蔡仁厚:新儒家的精神开展与人文关怀
第二节 当代新儒家人格研究与思想省察
一成中英: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研究
二杜维明:熊十力、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三刘述先:熊十力、方东美、牟宗三、唐君毅研究
四蔡仁厚: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研究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功过得失探讨
一成中英:具文化忧患意识的新儒家的贡献及不足
二杜维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人文精神之重建
三刘述先:新儒家的定位与省察
四蔡仁厚:现代新儒家的五大功绩
第四节 小结
一“只识师门,不识门户”--对门户、道统说的反思
二当代新儒家人物研究的推进
三功过探讨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第三章 传统反思与儒学现代化
第一节 传统儒学弊端反思
一成中英:中国文化的内耗与涣散
二杜维明:政治化儒家与五四反思
三刘述先:传统文化限制的暴露与儒学的“三分法”
四蔡仁厚:儒学的“通盘文化大反省”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成中英:集“宇宙学、生态学、伦理学”于一体的儒学
二杜维明:儒学是“哲学的入学”
三刘述先:儒家真精神的现代意义
四蔡仁厚:儒学的“八大旨趣”、“四大价值”与“四大
贡献”
第三节 儒学能否开出民主与科学
一成中英:作为西方人权思想根源的儒学与人文
主义的特征
二杜维明:儒家传统与启蒙精神的“对接”
三刘述先:“曲通”以成民主和科学
四蔡仁厚:“良知自我坎陷”的发挥
第四节 儒学传统的现代转化
一成中英:儒学与现代性的整合
二杜维明:多元现代性与儒学的转变
三刘述先:传统·现代·后现代
四蔡仁厚:儒学现代化的“两大纲领”、“三个层次”
第五节 小结
一现代性观照下批判意识的凸显
二对当代新儒家“新外王”的扩充
三探源与重构:儒学价值的现代调适

第四章 中西会通与儒学世界化
第一节第三代新儒家与西方文化
一成中英:西方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研究
二杜维明:对西学的吸收与排拒
三刘述先:中西比较哲学的开展与文化哲学
第二节 文明对话
一成中英:文明对话与本体诠释学
二杜维明: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
三刘述先:儒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对话
四蔡仁厚:宗教会通之“六大焦点”
第三节 儒学世界化的开展
一成中英:儒家德性伦理的整体化与儒学世界化
二杜维明:“文化中国”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三刘述先:“理一分殊”与世界伦理
四蔡仁厚:中国哲学的普遍性与其世界化
第四节 小结
一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
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
三充分的对话意识

第五章 结语
一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蔡仁厚新儒学思想特色
二第三代新儒家的学思路向
三第三代新儒家的儒学诠释与创新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