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学之间:梁启超的多面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41249
  • 作      者:
    张晓川,范矿生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由张晓川和范矿生编著的这本《政学之间:梁启超的多面人生》试图通过梁启超与晚清民国史上多位重要人物的交往,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梁启超形象。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晓川,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史。代表性论文有《从中西电报通讯看天津教案与普法战争——兼谈曾国藩一封家书的日期问题》(《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 范矿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史。代表性论文有《社会资本与近代企业生存——以北伐时期山东中兴煤矿为中心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2期)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年举人、维新志士、著名报人、西学传播者、议会政治弄潮儿、政府部长、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梁启超所拥有的种种身份正是他多面人生的展现。本书《政学之间:梁启超的多面人生》通过记录他与康有为、六君子、袁世凯、林长民、胡适等晚清民国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试图重现一个较为完整的梁启超形象。
展开
精彩书摘
    自附为康叔刘康公后代的康有为出生于咸丰八年(1858),当日之中国,正处于清廷与太平天国的死战中。而实际上围剿“发匪”的主力无非是曾、左、李手下的湘、淮、楚三军,康有为祖父的从兄弟康国器在左宗棠军中渐渐以悍勇而受赏识,成为可以独统一军的人物。由于与太平军作战的初期所暴露出的兵将互不相知的问题,曾国藩草创湘军时就定下规矩,实行一级级的招募体制,一营的营官战死,此营即行解散,即便打算保留之,也要先解散,再由继任的营官重新招募,目的类似于一朝天子一朝臣之义,就是为了士卒用命。这种体制及其衍形基本上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成为军阀的根源,直到国、共两党苏维埃式的军队模式的出现,方才走下历史舞台。军务繁忙,没有现代军队组织中参谋部之类的机构以及后勤部门,但是也有营务处、粮台和幕府来承担这些事务,参谋和后勤对于战争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自然要任用靠得住的人,康有为的父亲康达初就是缘此被康国器看中,在幕中掌管书记。待到保举军功,成为候补知县,虽然保举泛滥,但好歹等到实缺,不料未及上任就病逝了。
    失去父亲的康有为就在身为学官的祖父的教育下成长,有人认为康有为的这段日子对他以后的道路非常关键。首先是在祖父身边的督促学习,使他对于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同样文史的启蒙也不会太晚。更为重要的是其祖父掌管州学,带康有为在身边耳濡目染,对于权力、仪式和学问的结合一定看得很透,少时天资不差的他也必定会受到地方诸生的关照和讨好,狂妄自大的脾性很可能成于此时。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这样那样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乃至于非圣欺师的狂生,按照孔夫子的说法,不能中庸者,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实际上都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在平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井然,虽然有狂妄至于思出其位者,但大体还能将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若要破坏安定和影响他人,则毫不客气严加管束,否则,依其兴趣加以安置,或能做出异于常人的贡献。晚清恰恰不是这样一种能合理“利用”狂生的社会,众人都处在方向的迷茫和行为准则的困惑之中,自命不凡而不安分者此时往往纷纷出笼,鼓售其术,妄图一步登天,站上风口浪尖,康有为可以说就是其中的典型。一旦闯下巨祸,则南海圣人是要救天下的,自然没有必要如匹夫匹妇一般自经于沟渎,于是一走了之。
    同时,日渐兴盛的康家,也开始附庸风雅,举办族学,康有为在其中制艺没有提高,说部诗画倒长进不少,于是本来狂放的心胸更加野开去,不复收拾。尽管光学八股文,或许不免迂腐,识见肯定也不够,但是若从四书经义先认认真真人手,起码做人的架子是不坏的,此后可以再游于艺,饱览群书,则可谓入门正,而以科举为无用之学,埋身于旁门左道,玩物丧志,也不过只是放纵而已。任何一时代的基本选拔考试根本不可能包揽这一时代的所有知识,哪怕是所有“有用”的知识,于是考试的标准则自然应该表明,这一时代学问的门径以及参与考试者被认为必须具备的素质。社会分工不同,各有技艺,孟子早已明言其理,科举这样的社会基本选拔考试,往往在功利和实际使用的角度上被认为是无用,但如果此类考选真的要详细到稼圃的程度,则肯定成为一大笑话,培养出来的人多半也定是小人。近代以来的紧迫环境逼使人们总要求科举制度对危局做出回应,然而往往忘却了科举内容“无用”的本义所在,直到人云亦云痛打落水狗,只要是安心学习制艺必是陈腐老朽,而各以早不屑于科举为标榜,却不问不学八股到底是去干些什么勾当了。
    心野而已经无所羁绊的康有为在朱一新门下待了一阵,终于还是云游去了,当日看来光怪陆离的西学又把他吸引住了,此外康有为还结识了一批文人学者,光绪十五年的上皇帝书让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声名。33岁那年,收了陈千秋和梁启超为徒,如果以康有为也十分尊崇的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办大事以找替手为第一要务,当然替手首先要从做徒弟开始培养起。梁启超不论文采和办事,足以成为左膀右臂,以早期的表现来看,梁也是一心一意跟着老师,捧着老师的。第二年,万木草堂开张,康、梁师徒大展拳脚的日子终于来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梁启超与康有为
绕不开而不得不绕开的康、梁
康、梁早期生活与会面
科场寻卷与康、梁的科举之路
晚清风气和康、梁戊戌前的活动
康、梁的宣传攻势以及成为抹黑工具
康、梁出逃海外以及其分台

第二章 梁启超与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原来
晚清政局和所谓帝、后两党
梁启超与谭嗣同
戊戌年政治形势
戊戌风潮中的六君子

第三章 梁启超与袁世凯
一般历史认识之下的梁启超和袁世凯
谜一样的戊戌年和事后说法
民国时期的梁启超与袁世凯

第四章 梁启超与林长民
初识赫长民
党派合作
宦海政潮
五四运动
曹锟贿选与善后会议
社会活动
林长民之死
后人的交往

第五章 梁启超与胡适的交往
仰慕至极
初次见面
“新文化运动”与白话诗
学带交流
《努力周报》与“胡适派学人群”
梁启超北大演讲
关于一套书目的争论
整理国故
科学与玄学之争
一副挽联话衷肠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