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庄子哲学精神的渊源与酿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20059
  • 作      者:
    邓联合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邓联合,男,1969年生,江苏铜山人,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及庄学史,已出版专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四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庄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关于其“前史”即庄子哲学之源起问题的研究,迄今还停留在零散片面、粗泛笼统或各说各话的状态,而这也正是未来若干年庄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庄子哲学精神的渊源与酿生》以独异的个体生命精神这一庄学之魂为切入点,全面考察了古代神话和巫文化、老子等道家先驱、儒墨以及名辨等前在思想文化资源与庄子哲学之间的源流关系,清晰描绘了其逻辑生成机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从“人神合一”到“自我神化”
    ——庄子与巫文化
    20世纪20年代,许地山先生曾认为,“绝地天通”传说中颛顼任命的“南正所司底事体是属于天志底,是巫祝或道家思想所从出。……哲学思想底起源可以说都是巫祝们玄想或妄解底结果。因为他们底责任就是要将玄渺无端底天则来解释或规定这陵乱发展底人事。这原始底哲学在各种文化底初期,都可以找出来。”此论虽未必尽妥,但以道家出于巫祝,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却颇为新颖,而我们今天更可由以探析庄子哲学思想的渊源。这是因为,且不论早已被郭象删除的那些“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的鄙背诡诞之文,即就今本《庄子》而论,其中或隐或显仍深刻烙有众多的巫文化印痕。上承许说,194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其文《道教的精神》中进一步指出,“《庄子》书里实在充满了神秘思想”,其前源很可能是某种神秘的“原始宗教,或更具体点讲,一种巫教”,庄子哲学既是从中分泌出的“质素”和“精华”,同时也是古老“巫教”的鲜活“反影”。严格地说,“巫教”之称仍可商榷,但此一洞见却为庄学研究特别是关于庄子思想渊源的追探,开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和诱惑力的致思路向。惜乎长期以来大陆学界的研讨重点大多集中在庄子思想除魅化的人文意涵方面,而对其与神秘巫文化的血脉渊源,除了简单笼统地视之为楚、殷或东方海滨文化的影响,以及在神话学领域偶有创获外,其他方面皆言之甚少且肤泛。事实上,适切的“返魅”,亦即回溯、还原先秦时期巫文化的历史场景,进而细致深入地理清庄子思想中的巫文化遗存,不仅丝毫无损庄子作为哲学家的辉光,反倒有助于我们贴实把握其思想精蕴,拓宽庄学研究空间。
    而本章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庄子哲学的个体生命精神与巫文化究竟有何关联?
    (一)庄子思想的巫魅性及其文化归属
    以其文风之瑰奇诙诡、其思想之玄渺谲怪为表征,庄学蕴有深邃的巫魅性质,这是学界共知的事实,但究竟何以如此,学者则持论不一。其中较为常见的做法是把庄学纳入某种地域文化系统中,并以之来解释其巫魅性质的渊源所自。概括起来,此类观点主要有三:楚文化说,齐文化说,商宋文化说。鉴于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探讨庄学精神的前源和特质是无法回避的重要理论环节,故需对其进行逐一辩议。
    1、庄子与楚文化、齐文化
    《汉书?地理志》说南方楚地的社会文化风气是“信巫鬼,重淫祀”,《列子?说符》亦云“楚人鬼”,而把庄学之巫魅性视为楚地巫风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结果,甚至进而以庄子为楚人、以庄学出自楚文化系统,则是学术界由来已久且至今仍然颇为流行的观点。
    据崔大华先生查考,宋代始有庄子为楚人之说,例如朱熹在谈及庄孟何以不相及的问题时云:
    孟子平生足迹只齐鲁滕宋大梁之间,不曾过大梁之南。庄子自是楚人,想见声闻不相接。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样差异底人物学问,所以孟子说陈良云云。(《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庄子去孟子不远,其说不及孟子者,亦是不相闻。今亳州明道宫乃老子所生之地。庄子生于蒙,在淮西间。孟子只往来齐宋邹鲁,以至于梁而止,不至于南。然当时南方多是异端,如孟子所谓“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如说“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是当时南方多异端。(同上)
    从中可见,朱熹断定“庄子自是楚人”有两层理由或涵义:就地理空间说,庄子所在的南方之蒙属于楚地;就文化属性说,庄子的异端思想和“南方多异端”的社会风气相符。但从历史上看,蒙为楚地的说法并无确凿依据,即使蒙在宋亡后或被楚争得,但宋之将亡,庄子可能已逝,故不能说他生前是楚人。相较而言,朱熹想当然地说庄子是楚人似更多是从文化属性着眼。按照他的看法,既然南方的社会风气“多异端”,那么异端的庄子思想产生并属于楚文化系统再自然不过了。同时我们还可发现,对于朱熹来说,在文化属性上“南方”和“楚地”是一回事。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人大致延承了朱熹的观点,且更有新的发挥。按照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对先秦学派的划分,庄子和老子等道家人物皆属“南派正宗”。梁氏认为,南方“气候和,其土地饶,其谋生易,其民族不必惟一身一家之饱暖是忧,故常达观于世界以外”,所以“南学之精神”便是“探玄理,出世界;齐物我,平阶级;轻私爱,厌繁文;明自然,顺本性”;相应于此,“南方则多弃世高蹈之徒,接舆、丈人、沮、溺,皆汲老、庄之流也:盖民族之异性使然也”。依梁氏,庄子思想乃是南方之地理环境、社会风习和民族性格的天然产儿。近乎此,刘师培在《南北学派不同论》中说:“楚国之壤,北有汉江,南有潇湘,地为泽国,故老子之学起于其间。从其说者大抵遗弃尘世,渺视宇宙,如庄、列是也。……老学起源荆楚,然学派所行,仅及宋郑,庄子宋人,列子郑人。”又说:“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老子为楚国苦县人。及庄、列之徒承之,庄为宋人,列为郑人,皆地近荆楚者也。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此论虽以庄子为宋人,但既然其学“为老聃之支派”,而老学又“发源于泽国之地”,故庄学亦可归为“南方之学”也,更何况宋近荆楚。不难看出,刘氏是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预设,以老子为中介,从文辞和义理两个方面溯庄子思想之源为楚文化。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中,王国维对庄学的看法与刘氏大同小异。在文辞方面,他认为南人常有“伟大丰富”的想象力,“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例如庄子“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在义理方面,南方学派长于思辩、推崇隐士、重视个体、持平民立场、有遁世倾向,其理想“树于当日之社会外”,而庄子即出于此派,具有这些思想特点。
    ……
展开
目录
目录
序一中华
序二玉彬
绪论
(一)庄学探源之困
(二)理路转换:从庄学到庄学精神
(三)庄学精神的意涵

第一章 从“人神合一”到“自我神化”
——庄子与巫文化
(一)庄子思想的巫魅性及其文化归属
1.庄子与楚文化、齐文化
2.庄子与商宋文化
3.从巫文化的角度看
(二)超绝日常的个体样态——庄子与神话
1.时空之外的神性生命
2.特异功能者
(三)边缘社会的“天人”——庄子与民间巫者
1.巫者的边缘化
2.畸人
3.巧匠
本章结语

第二章 形之生灭,神之逍遥
——庄子与道家
(一)道家学脉中的庄子
(二)从“以道莅天下”到“乘道德而浮游”——庄子与老子
1.“老庄”、“庄老”及“老自老,庄自庄”
2.巫史传统与庄老思想背景之亲缘
3.道物关系
4.得道之方
5.得道者
6.“史官理性”与“生存智慧”
(三)清静自守,随物应世——庄子与关尹
(四)虚而遨游,无待无穷——庄子与列子
(五)从贵己重生到无己外生——庄子与杨朱
(六)道术分途——庄子与稷下道家
本章结语/102

第三章 庄子与作为对话者的儒家、惠施(一)庄子与儒家
1.庄出于儒?
2.修身与存身
3.方内与方外
(二)庄子与惠施
本章结语

第四章 个体的出走与庄子哲学精神的生成
(一)现实世界的“尘垢化”
(二)圣王历史叙事的消解
(三)“天道”之远逝
本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