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破玄:老子的密码.道经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04831
  • 作      者:
    王扉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扉,别号砚池堂主人,华语传媒圈的“国学才子”,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特约主笔、时事评论员,经理人黄埔商学院研究员,清华EMBA媒体班首期学员。
  “思考像老学究,外表像大男孩,听起来像社会贤(闲)达,看上去像自由作(坐)家”——一个不可思议的传奇宅男。20岁摘得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一篇《祝你生日快乐》曾感动上亿读者。依靠一支笔在媒体圈打天下,26岁成为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周刊》的创刊元老。30岁毅然驾车北上,成为香港《大公报》派驻北京的时政记者、该报“北京观察”专栏最有人气的作者,连续四年出席温总理记者会。不少挥斥方遒的时评文字在海内外风行。2008年他离开北京重回深圳,决意在35岁前退休,成为自由文字工作者、国学传播者,在北京、深圳、香港、台北等城市旅行与写作。
展开
内容介绍
  1973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告诉我们:长久以来历代学者对《老子》的认识是错误百出的。《老子》一书不是《道德经》,而是《德道经》。拿《道德经》讲老子,就好比拿一张拼错的地图给人指路,结果就是把人给绕糊涂了。
  现在的人,兜兜转转、大造名相之后,才明白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的重要性,甚至致命性。比如,晓得了听山歌要听原生态的;买蔬果还是有机的好;做菜呢,能清蒸就别油炸;健身,能在自然环境中就别在室内……《破玄:老子的密码》,正是从原生态、有机的、清蒸的老子《德道经》入手,不摆pose,不避实就虚,不故弄玄虚,故能带读者走进“入德之门”,体悟大道真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坦白地讲,我曾以为老子比孔子年长是已解决了的学术公案,属于文化常识,是不用多费口舌来申论的。结果,我错了。至少近年来敝人遇上的三桩事三个关键词可资证明——
  第一桩,关键词:饭局。2010年夏天,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的一个饭局上,遇到某大报的一位资深文化编辑。他听主人介绍我是研究老子的,于是很认真地问我:你认为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还是孔子比老子年长?我反问道,你认为呢?他很深沉地跟我说,其实是孔子比老子年长。我说,了解,你的看法是从梁启超、钱穆、冯友兰等诸位先生中的哪一位那里来的?他们的论点早就被胡适、徐复观、陈鼓应等人批驳过了……
  第二桩,关键词:名家论坛。也是这一年的夏天,某日我在家收拾屋子,开着电视做背景音。无意间看到某个台在播“名家论坛”。开讲的是一位“长衫先生”,正在大谈国学精义、诸子百家。那一讲刚好是在讲道家。只见这位长衫先生清了清喉咙,一张嘴就是道家的第一位代表人物是杨朱,第二位是老子,庄子排第三……我闻之先是震惊万分:这位“长衫先生”难道只看了一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就出来显摆了?难道他不知道那是本“错误百出”的粗浅读物吗?然后,就是想笑又有点笑不出来:这样的妄人谬论,如此大剌剌地得以流传,暴露的是电视时代媒体人、学人的普遍浮躁、弱智,以及不读书。
  第三桩,关键词:钱穆。2011年初李敖大批龙应台的《大江大海》,其中意外扯出倍受龙应台推崇的钱穆。李敖以他一贯的谐谑口吻称钱穆这样的“大牌学者”不过是“大言欺人”,其成名作《先秦诸子系年》是“站不住的瞎扯淡”。李敖举的例证是钱穆曾大力鼓吹写《孙子兵法》的孙武和战国时代的孙膑为同一个人。如果没有人“盗墓”,不少人就这么被钱穆骗过去了。但在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里,出土了古代竹简兵书,竹简中赫然有《孙子》,也赫然有孙膑《兵法》……李敖笑称,即使我们现在发现钱穆头脑不及格,又能拿他怎么办呢?钱穆反正已经成名了。顶多只不过孙膑不够老钱的朋友而已。
  看到这一节,我很感慨,在此也给李敖大师的说法作一点补充。对于钱穆而言,何止孙膑不够朋友,庄子同样也不够朋友。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不仅否认老子与孔子同时代的说法,而且考定老子在庄子之后。结果也是挖古墓的同志太给力。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本帛书《老子》,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的战国楚墓又发现了楚简《老子》三种。于是,“在20世纪老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力”的钱穆“老子晚于庄子说”也被推翻,被证明是“站不住的瞎扯淡”。
  其实,关于老子是否晚出,在民国时期曾是个文化公案。这个议题是由梁启超挑起来的。在他的《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一文中,他先是将老聃其人和老莱子、太史儋混淆起来,认为老子到底是谁,《史记》记载并不清楚。这一观点讹传至今,不少的有关老子的专著仍在说,老子其人,司马迁的《史记》就已搞不清了。接着梁启超又将老子之书置于《论语》《墨子》之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则是先讲儒家孔孟,次讲战国百家时才把老子嵌上去;钱穆更是将《老子》置于孟子、庄子之后,这就彻底颠覆、解构了老先孔后的传统立场,的确是标新立异的、所谓的“重大学术发现”。
  不过,真金不怕众口铄。一票民国学者再大牌再大嘴巴,也大不过事实:
  一、梁启超的观点是读《史记》原文过于粗心所致。司马迁写本传时经常有附传的体例,在老子的本传中谈到老莱子就是以附传的形式出现的。司马迁说:“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一个“亦”字,明确点出老子和老莱子是两个人。并且前面说老子著书上下两篇,而这里说老莱子著书15篇。可见不是同一人。至于太史儋,司马迁在老子本传中说他曾见秦献公于“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述太史儋无著述。很明显,在司马迁心目中这老子、老莱子以及太史儋,是三个不同的人。对于有传言称太史儋即老子,司马迁只是有闻必录、异说并存,“信则传信,疑则传疑”,而“老子,隐君子也”才是司马迁的认定。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老子、老莱子以及太史儋三人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
  二、冯友兰的观点只是经不起推敲的一种推测。冯友兰认为“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并认为老子的文体是简易之“经”体,所以当在问答体的《论语》《孟子》之后。这种观点的荒谬在当年早就被胡适等人批评。如果依照冯的“文体说”,那么《诗经》岂不是也应在《论语》《孟子》之后了?至于断言“孔子以前无私人著述之事”,其实孔子就说过自己“述而不作”(只阐述而不著述),说明在他之前包括与他同时,定有私人著述之事,只是他本人没有意愿而已。例如,孙武的《孙子兵法》等私人著述就是在孔子之前问世的。1958年,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台北版的自序中就明确指出,冯友兰认为《老子》一书是战国时人所作,提出的论点“实在都不合逻辑,都不成证据”。
  三、钱穆的观点是“站不住的瞎扯淡”。前文已作过解说,在此就不重复了。钱穆认定老子晚出的观点,除了见诸其《先秦诸子系年》外,还可见其著《国史大纲》第二编《春秋战国之部》中第六章《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先秦诸子)》。其观点对后辈学人的影响力不下于梁启超、冯友兰。比如写《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的李零,认为老子对礼的否定必定在孔子尊礼之后,故老子学说晚于孔子。这就是师承冯友兰、钱穆一路上来的。
  另关于孔子学礼于老子一事,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以外,《礼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都有记载,并非孤证,故当可信。《庄子》一书中涉及孔子见老子的记载有8条之多,因《庄子》中的故事多虚构寓言,故这些记载不足为凭,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以前的人们,对于老子与孔子的关系认定,是老子大于孔子的。
  总之,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我认为把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弄晚了几百年的那批人的证据,实在不足深信罢了。”(《胡适口述自传》)老子与孔子同时代,同时他还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有关“丧礼”。老子自著的《老子》,形成于春秋末期,曾对《孙子兵法》《论语》等书有过影响。当然,今本不免有后人重编时增删或古注羼入的情形。对于这些后人伪增的个别字句,这就需要阅读者来加以甄别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向老子学习幸福活法
解经闲谭
是谁在说老子没有孔子大?
在《论语》里与老子相遇
“我以目光出他人之牛背”
原来读不懂的一直是错的
“玄之又玄,美之逾美”
道经心解
砚池堂本《老子》“道经”原文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砚池堂夜话]一阵风,留下了千古背影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砚池堂夜话]当柯林斯遇上德鲁克
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
[砚池堂夜话]严父家教成就马英九
第四章道盅,而用之有弗盈
[砚池堂夜话]汉文帝“无为”开盛世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砚池堂夜话]季羡林翻译“不折腾”
第六章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砚池堂夜话]俄罗斯前首富的罪与罚
第七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
[砚池堂夜话]“质本洁来还洁去”
第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砚池堂夜话]风水入“非遗”的争议
第九章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砚池堂夜话]外交老手周南功成身退
第十章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砚池堂夜话]什么是辟谷和胎息?
第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砚池堂夜话]钢铁大王的管理哲学
第十二章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砚池堂夜话]运动是心性的修行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砚池堂夜话]张居正统御术的得与失
第十四章其上不攸,其下不忽
[砚池堂夜话]和老子有关的传奇“老少恋”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眇玄达
[砚池堂夜话]关于林肯的五个秘密
第十六章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
[砚池堂夜话]黄帝岐伯问答话养生
第十七章信不足,安有下信?
[砚池堂夜话]美石油大王的用人之道
第十八章大道废,安有仁义?
[砚池堂夜话]两岁娃“自由探索”摸出幼儿园?
第十九章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砚池堂夜话]不斗气的人有福气
第二十章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砚池堂夜话]道别李敖,又见李敖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砚池堂夜话]松下幸之助的大商道
第二十二章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
[砚池堂夜话]“跳马王”楼云下海二十年
第二十三章少则得,多则惑
[砚池堂夜话]“乱花渐欲迷人眼”
第二十四章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砚池堂夜话]名将白崇禧一生之憾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砚池堂夜话]两代丹青的蝴蝶梦
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清为躁君
[砚池堂夜话]潇洒苏轼“四味药”
第二十七章善数者不用蓍策
[砚池堂夜话]毛泽东学老子用兵如神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
[砚池堂夜话]关于快乐的两个说法
第二十九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砚池堂夜话]不让子弹飞的领导者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砚池堂夜话]布雷先生的抗战文字
第三十一章战胜,以丧礼处之
[砚池堂夜话]长平之战的战略启示录
第三十二章道恒无名,始制有名
[砚池堂夜话]那个叫龚澎的乔冠华爱人
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砚池堂夜话]温总理与90后网友谈立志
第三十四章道泛呵,其可左右也
[砚池堂夜话]港商余彭年的慈善观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
[砚池堂夜话]她是李耳胸口永远的痛
第三十六章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砚池堂夜话]刘亚楼:瞒天过海打锦州
第三十七章不辱以静,天下将自定
[砚池堂夜话]王光美秦城监狱12年
主要参考书目
读经杂拌
何以解忧,惟有读老
《老子》应该这样读
看冰心龙应台用“老子”谈情说爱
《老子》是历代精英的私爱
给一位大学日语老师的信
给法律人青山、曹呈宏的信
帛书《老子》“道经”原文
葛洪《神仙传》对老子的记载
代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后记:给自己的一封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