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栩栩然胡蝶:《庄子》一日一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931629
  • 作      者:
    张应杭,李林森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庄子》一书可谓是积淀我们民族智慧的巨大宝库!它那一句句充满睿智和深刻的警世之论,它那一则则寄寓了无限义理的寓言传说,几乎时时处处可供我们现代人感知、领悟和汲纳。这些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行方式的提炼,因而它是历史的,但它同样也是现代的,它能给我们的世俗人生提供一种超越物欲的灵性,一种卓然独立的自由境界。《栩栩然胡蝶:一日一语》由专家引读,带你享受中国式心灵鸡汤。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知道,儒、释(佛)、道三教合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内涵。因而,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道家文化;而要了解道家文化,则不能不提及《庄子》一书。事实上,在先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著述的道家学派,不仅成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而且在尔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更是对中华文明与智慧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庄子》一书是先秦时代的作品,理论界的学者一般都认为它是先秦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庄子及其弟子们的作品集。现在存世的《庄子》一书共有33篇,分成内、外、杂三大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栩栩然胡蝶:一日一语》倡导原典阅读,一日一句,受益终生。
展开
精彩书摘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
    这是《庄子·逍遥游》中很著名的一个比喻:风的强度不大,那么它就没有力量承负鲲鹏那巨大的翅膀。
    其实,这个比喻也适合于人的德性。没有宽厚之心的人往往碌碌无为,因为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斤斤计较。
    古人是非常懂得这一道理的。明人焦竑的《玉堂丛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明代隆庆年间,衣锦还乡的大学士徐阶宴请亲朋故邻。酒席之间有一个爱贪小便宜的客人悄悄地将一件银器揣入自己的帽子里,此事恰好被徐阶看见了,但他没有制止。宴席将散时,操办者清点器具,发现少了一件,即命手下人去寻找,此事又被徐阶拦住。而这时,那个贪小便宜的客人已喝得烂醉,他的帽子落在一边,所偷的那件银器也露了出来。可徐阶仿佛视而不见,命仆人仍将那滑落的帽子悄悄地戴回那人的头上以遮住那银器。
    显然,宽厚的德性不是不辨是非善恶之心,而是指对那些不涉及原则的琐碎小事要有宽容之心。如果我们把人生有限的精力都用在对一些小事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上,那么我们的人生很可能就本末倒置了。而且据史书记载,徐阶在原则问题上是是非分明的,当时的奸臣严嵩被革职就有他一份很大的功劳。
    现代社会当然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倘若我们能在竞争中依然存一份宽厚的德性,那么我们人生的成功也许会因此多几分可能。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浅水负载不起大船,这是人们熟知的生活常识。然而,从这浅显的生活常识中,我们也许能领悟出寓于其中的深刻的人生启迪。如果说人生是一艘在时间的河流中从过去到现在再向未来不断航行的大船的话,德性就是时间之流中的水。德性高尚的人就能使人生之舟顺利地不断地向前奋进,直至生命的终点;而德性卑下的人,只能使人生之船搁浅,甚至触礁沉没。
    由此可见,一个人德性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我们的先人对于德性的重要性历来给予极大的关注。《大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阐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在这里“修身”正是指人的德性的培养,而“正心”、“诚意”则是修身的重要内涵。《大学》不但把德性的培养当做人生之舟顺利航行的前提,而且把它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对我们的人生无疑应该有着警策的意义。
    我们当前在人才的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即过于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培养,而忽视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的德性教育。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迷误。《庄子》“浅水无法负载大舟”的比喻也许对我们走出这一迷误不无启迪。
    既以与人,己愈有。
    ——《田子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自己有的东西尽可能地施与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庄子》这句借孔子之口说出的话,的确既反映了儒家以仁爱为怀的济世救民思想,又体现了道家有与无相对甚至齐一等同的辩证观。
    我们总习惯地认为,仗义疏财、见义勇为之类的美德总是以一定的自我付出甚至自我牺牲为代价。其实,在很多情形下,我们发现,这种付出或牺牲也是能够得到回报的。也许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将“既以与人”的德行视为一种生存智慧。
    春秋时代的赵宣子就是其中一例。据史籍记载,有一次赵宣子在打猎途中遇到一昏死在路旁的人,他停车给那人吃了点东西,那人渐渐醒来。原来,他是断了粮又羞于行乞而饿昏的。赵宣子给了他两块干肉,他有礼貌地接受下来,但却不敢吃掉。赵宣子问其故,他回答:“家中尚有老母,欲将干肉带回家去给母亲吃。”于是,赵宣子又另外给了他两束干肉及一百枚钱。两年后,赵宣子中计,被士兵追杀,有一名士兵追得特别快,但到了跟前却跪下说:“请您上车快走,我将为您挡住追兵。”赵宣子感激不尽,问其姓名,那人却说:“何必要知道姓名呢?我就是那饿昏在路边之人。”说完他反戈相击,与追兵拼搏死战,赵宣子终于脱险。
    “施恩图报非君子”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庄子》这里讲的,应该指的是德性和心灵上的富有与充实。但置身于传统美德受到怀疑的现时代,我们发掘一下美德的功利价值,也许还是有意义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既以与人,己愈有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美成在久
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不刻意而高
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通乎道,合乎德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知道者必达于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