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毛泽东看八大帝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417596
  • 作      者:
    毕桂发著
  • 出 版 社 :
    台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毛泽东博览群书,尤喜文史。作为一位革命领袖,他读史时特别关注历代帝王治国的成败得失。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很多,毛泽东论及的就有几十位。
  《毛泽东看八大帝王》选择的八位帝王,大致来说有,秦始皇赢政、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商纣王帝辛。
展开
作者简介
  毕桂发,男,中共党员,1939年2月生于河南兰考一个农民家庭,1963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文艺学和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教育与研究,著有《唐文选》、《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毛泽东评阅古典诗词鉴赏词典》、《写作技巧词典》、《文学原理教程》、《精选历代诗话评释》、《毛泽东评说书系》等十余部著作、论文数十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缅怀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开国元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及广大革命者,我们编写了《毛泽东看八大帝王》,共收入毛泽东对古代8位帝王的评论。
  《毛泽东看八大帝王》中的八个人物都是在政治领域成就非凡,声名赫赫。
展开
精彩书摘
  赢政十年(前237),相国吕不韦因涉及嫪毐叛乱事件而被免职,李斯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秦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索任职的宾客,颁布《逐客令》,凡是来自各诸侯国的游士、说客一律驱逐出境。李斯给秦王上《谏逐客书》,说明客卿对秦国的利弊,指出逐客“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打动了秦王。于是,秦王收回成命,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毛泽东曾赞扬说:“李斯的《谏逐客书》,有很大的说服力。”(《毛泽东谈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选载)》(六),《党的文献》1994年第5期)
  当年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对秦王说:“凭着秦国的强大,各国诸侯好像是秦国直辖的郡县官员一样。我只担心各诸侯联合起来抗秦,弱小的力量出其不意地聚合起来,这就是智伯、夫差和滑王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用金银财宝买通各诸侯国的大臣,打乱他们的谋划,大王不过花30万两黄金,各国诸侯就一网打尽了。”秦王采取了尉缭的计策,并任命他为秦国的国尉。
  十二年(前235),文信侯吕不韦自杀身亡,他的门客舍人偷偷地将其安葬在洛阳。秦王发现后下令:吕不韦的门客,凡是参加葬礼的,如果是晋国人一律驱逐出境,如果是秦国人,有六百石以上爵位的削去爵位,流放他乡;五百石以下爵位的人,即使没有参加葬礼,也予流放,但保留爵位。
  秦王政进入青年时代,恰逢战国七雄进入决战时期。他凭借先辈打下的雄厚基业,又平定了;嫪毐等的叛乱,夺回了吕不韦掌控的大权,在七雄对峙中处于有利地位。他抓住战机,对六国从蚕食转为吞并。另外,他采纳了李斯远交近攻的策略,制定了“先取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  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韩王十分忧虑,便和韩非商量怎样削弱秦国。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出身贵族,和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他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未被采纳。他便著书分析当时形势,评论各国政治得失,批判儒家的各个学派,指出当时是“争于气力”的时代,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统一;并认为只有实行法治,才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种理论很符合秦王统一天下的需要,所以,“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
  韩非后来被邀到秦国,却没有得到秦王任用。其原因有两个:一是韩非在秦王面前谗害正要出使四国、收买诸侯政要灭亡四国的计划的姚贾,引起了秦壬对韩非人格的怀疑;二是韩非在给秦王的上书中提出“先攻赵而存韩”的主张,和秦王原先制定的“先取韩,以恐他国”的策略相抵触。韩非的主张使秦王产生了疑心。再加上李斯的妒贤害能及姚贾的报复,秦王终于下令把韩非关了起来。后来,李斯乘机进献毒药,把韩非毒死在云阳(在今陕西淳化西北)。韩王请求为臣。
  十三年(前234),秦王派桓齮领兵攻打赵国的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歼敌10万人。赵王逃往河南。正月,彗星在东方出现。十月,桓髓又去攻赵。
  十四年(前233),秦军在平阳附近攻打赵军,攻下宜安(今河北藁城西南),大败赵军,杀了他们的将军,桓齮平定了平阳、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
  十五年(前232),秦国派两支大军大举攻赵,一支攻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一支打到太原,占领狼孟(今山西阳曲)。
  十六年(前231)九月,发兵韩国接收献给秦国的南阳(今河南南阳)地区,派遣内史腾代理郡首之职,管理该地区政事。
  十七年(前230),秦王派遣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整个韩国被纳入秦国版图,改设为郡,叫做颍川。
  十八年(前229),秦王派遣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围困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羌疯也领军协助。
  十九年(前228),王翦、羌廆平定了赵国,在赵国的东阳(今河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俘虏了赵王迁。接着,又打算进攻燕国,驻军中山(今河北定县)。
  秦王来邯郸巡视,把那些从前与其母亲家有仇的人全都活埋。然后,秦王经太原、上郡回到国都咸阳。这时,秦王的生母赵太后去世了。
  赵国灭亡之后,赵国的公子嘉率众王室宗族数百人逃到代郡(今山西代县),自立为代王,并联络东面的燕国,组成联军,驻扎在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
  二十一年(前226),秦王派王贲(王翦之子)率军攻打蓟城(今北京西南),同时又增派部队援助王翦,于是击溃燕太子丹的军队,攻占燕国的国都蓟城,得到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逃往东方,占据辽东南称王。王翦老病辞官还乡。
  二十二年(前225),派王贲攻打魏国,挖掘河沟,引黄河水淹灌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大梁的城墙被水冲塌了,魏王只好请求投降,魏国国土全部并入秦国版图。
  二十三年(前224),秦王派兵进攻楚国,以“年少壮勇”著称的将军李信说“二十万即可”。秦王以为王翦年老胆怯,便命令李信率领二十万人攻打楚国。战争一开始,李信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却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秦王大怒,亲自去见王翦,向他承认错误,一定要他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结果,王翦果然大破楚军,攻占楚都郢(今湖北江陵东北),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起兵反秦。
  二十四年(前223),秦王派王翦、蒙武(蒙恬之父)率领军队攻打楚国,大破楚军,昌平君战死,项燕也因而自杀,楚国灭亡。
  二十五年(前222),秦王命令王贲率领军队攻打占据辽东的燕王,俘虏了燕王喜。回来时又攻打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王翦也平定了楚国以及江南地方,降服越地的君长,设立会稽郡。五月,为了庆祝平定韩、赵、魏、燕、楚五国,特置酒群饮。
  二十六年(前221),齐王建和他的丞相后胜,发兵守住西方的边界,不和秦国来往。于是,秦王派王贲从燕国南部进攻齐国,俘虏了齐王建,齐国灭亡。
  由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短短10年间,秦王政翦灭割据称雄的六国,结束了征战几百年的分裂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是秦始皇伟大的历史功勋。
  ……
展开
目录
“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一、“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一)纣王身世
(二)“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三)“征讨徐夷”
(四)荒淫无道
(五)牧野战败自焚
二、“后来武王把他说得很坏”
(一)《史记》写了纣王的优长
(二)纣王罪行来自《尚书》
(三)小说推波助澜
三、“观人观大节,略小故”
(一)纣王“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二)“给纣王翻案就讲这个道理”

“秦始皇是好皇帝”
一、武功:“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了中国”
(一)平定叛乱
(二)吞并六国
(三)拓展版图
二、文治:“百代都行秦政法”
(一)称“始皇帝”,改历法
(二)置郡县
(三)设立各级政府机构
(四)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五)修驰道,车同轨
三、耽于佚乐,无聊得很
(一)多次出巡
(二)修筑长城
(三)修阿房宫
(四)修骊山墓
(五)求不死药
四、有关秦始皇三事
(一)荆轲刺秦王
(二)博浪沙狙击秦始皇
(三)孟姜女哭长城
五、始皇两谜
(一)身世之谜
(二)死亡之谜
六、“焚坑事业要商量”
七、对秦始皇,“要一分为二”

刘邦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一、推翻秦朝
(一)“刘邦是个大草包”
(二)沛县起兵
(三)入关破秦
(四)约法三章
二、打败项羽
(一)鸿门宴
(二)夺取关中
(三)彭城惨败
(四)荥阳对峙
(五)垓下决战
三、开创帝业
(一)定都之议
(二)封诸侯王与强本弱末
(三)制定朝仪和法令
(四)对匈奴和亲
(五)安排后事
四、成功原因
(一)“了解人民心理”
(二)知人善任
(三)“豁达大度,从谏如流”

“汉武帝雄才大略”
一、少受历练
(一)取名刘彘
(二)金屋藏娇
(三)经受历练
二、煌煌文治
(一)强干弱枝
(二)朝廷铸钱
(三)盐铁官营
(四)独尊儒术
(五)选拔人才
三、赫赫武功
(一)抗击匈奴
(二)开通西域
(三)闽粤除国
(四)通西南夷
四、奢侈腐化
(一)开池修殿
(二)巡游不止
(三)荒淫无度
(四)妄求长生
五、晚年罪己
(一)废立太子
(二)轮台罪己诏
六、几位武将文臣
(一)三位将军
(二)三位文臣

魏武帝曹操“有真男子气,是大手笔”
一、“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
二、“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
(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二)讨伐董卓
(三)收编“青州兵”
(四)征讨徐州
(五)官渡之战
(六)东征乌桓
(七)赤壁之战
(八)后期武功
三、文治有成
(一)“挟天子以令不臣”
(二)发展农业生产
(三)“唯才是举”
(四)“曹操就多谋善断”
四、有“真男子气,是大手笔”

李世民“聪明—世,懵懂—时”
一、“李世民起兵时才十八岁”
(一)“济世安民”
(二)“太原公子,褐裘而来”
(三)玄武门之变
二、武功:“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一)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样
(二)翦灭群雄
(三)拓疆扩土
三、文治:“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
(二)形成原因
四、“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一)冤杀名将
(二)废立太子
(三)圣主暴亡

赵匡胤“稍逊风骚”
一、武功之一:初出茅庐
(一)“香孩儿”
(二)军旅生涯
(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二、武功之二:一统山河
(一)平定二李叛乱
(二)假途灭虢平荆、湘
(三)两面夹击平蜀、唐
(四)劳师袭远灭南汉
(五)不战而屈人之兵,吴越、泉州归附
(六)征北汉中道崩殂
三、文治功业
(一)“杯酒释兵权”
(二)二府、三司,削弱相权
四、晚年两谜
(一)“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二)兄终弟及,“金匮之盟”

朱元璋是位能办大事情的“大老粗
一、苦难少年
(一)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
(二)“朱元璋是一个和尚”
二、“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一)“马上皇帝朱元璋”
(二)攻占集庆
(三)“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四)鄱阳湖大战
(五)消灭张士诚
(六)逐鹿中原
(七)保境安民
三、治国功业
(一)加强皇权
(二)整肃吏治
(三)“各安其生”
(四)延揽人才
四、晚年失误
(一)搞特务统治
(二)文字狱
(三)“历代开国皇帝,从不杀有功之臣”
(四)“不令诸子诸孙统兵作战,失策”
五、“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写得好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