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3043
  • 作      者:
    马俊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俊峰(1969-),男,甘肃张家川人,1994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学士学位,2002年获取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出站,曾于2011年3月到5月访学于台湾辅仁大学。参与和主持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曾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江西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已先后出版论著《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合著)、《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专著),主编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哲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从政治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转向的学理研究路径,构成政治哲学史上的重大转向。马克思通过共同体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向,使得政治哲学的中心发生位移,并为他的政治哲学建构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将他的政治哲学理念移植到社会共同体之中,进一步阐释社会正义、自由、社会平等。马克思从社会共同体角度激励了人们关注和思考政治哲学,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一思想言述为人们的不懈奋斗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关系的论述,更使人们看到了美好未来生活希望。马克思政治哲学正是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从而超越了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和共同体主义的政治哲学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共同体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核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共同体是承载人类创造的文化的载体。共同体既是对它之前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的继承,又运用这些既有成果重新创造人类文化。人类通过一种消极劳动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人们通过生产物质活动,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这对人的生存是必要的和迫切的;同时人们通过一种积极劳动活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这种创造性活动就是人们智力的具体运用。在这些财富上面,凝聚着人们的勤劳汗水和聪明才智。因此,这种创造活动是人自在自为的自由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消极劳动和积极劳动共同构成了共同体存在和发展前提,也构成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共同体文化体现了共同体成员的民族身份、种族和血缘关系、语言和风俗习惯、性别、职位、教育程度等特征,它集中体现了共同体成员如何在其中达到自我认同,如何通过文化的认同融入共同体之中。可以说,共同体文化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封闭性指共同体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为此,它就具有一种排他性。由于共同体内部成员使用同样的语言,“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在这个意义上,语言又铸造了共同体成员的思维方式,成员依据这种思维方式所创造的知识,就构成共同体的文化,当然,共同体文化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共同体成员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共同体文化反过来又塑造着公民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说,有一种共同体就有一种文化模式,同样,就有一种世界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共同体的排他性越来越模糊,它的边界几乎很难找到;相应地,共同体变得不确定,出现流动的多元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融合了许多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法律、艺术等观念。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共同体”概念的界定
一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考证
二 “共同体”概念的历史形成与构建
三 “共同体”的类型、功能和价值取向
四 “共同体”的定义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创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来源
一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
二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形成轨迹
一 《博士论文》:个体对共同体的反叛
二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反思国家共同体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透视国家共同体和市民社会共同体的关系
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异化导致人和共同体的双重异化
五 《德意志意识形态》:国家作为一种“虚假的共同体”
六 《共产党宣言》:“自由人联合体”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上)
一 本源共同体
二 亚细亚的共同体形式
三 古典古代共同体形式
四 日耳曼共同体形式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基本内容(下)
一 市民社会的缘起及反思
二 市民社会是构成未来共同体的必然阶段
三 国家的起源及其本质
四 资本主义国家是“货币共同体”和“资本共同体”
五 “公社”共同体对国家的扬弃

第六章 马克思社会共同体理论当代意义
一 共同体视阈下的共和主义
二 共同体视阈下的自由主义
三 共同体视阈下的社群主义
四 权威和自律:一种无政府主义反对共同体的阐述
五 重新建构中国公民社会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