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60095
  • 作      者:
    詹真荣,熊乐兰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认为,在6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对如何改善民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宝库。为了完成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必须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发展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社会建设将是今后中国的主题。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从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角度,从历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形成 发展)到现实(我党主要领导人关于社会建设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 设理论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基本观点和马克 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发展等三个层面上较系统阐述了19世纪 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 云、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社会建设理论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关于发展国民教育理论、关于劳动就业理论、关于社会保障理论、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关于发展医药卫生理论和关于 社会管理理论。本书认为,在60余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 党对如何改善民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 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宝库。为了完成本世纪中叶基 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们必须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发展 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社会建设将是今后中国的主题。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
一、主张公民权利平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提出有计划地组织生产,统一管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三、承认分配差别,保障社会福利
四、主张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对立和差别
五、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实现人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建设思想
一、“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价值
二、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条件
四、实现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条件
(一)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将着力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
(二)民主原则也是实现未来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
五、阐述了生产和消费之间关系
六、探索了未来和谐社会的分配方式
七、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的和谐关系
八、论述了工农联盟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通过剥夺农民的方式产生的
(二)论证了工农联盟的理论
(三)阐述了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九、提出了后进国家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
第三章 列宁的社会建设思想
一、要求优先发展国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强调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社会发展阶段问题
(二)苏俄的物质基础是建立也能改造农业的机器大工业
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
(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
(二)提出要处理好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刺激原则的关系
(三)论述了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
(一)高度重视苏俄的劳动就业问题
(二)确定了苏俄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三)开创了苏联的医疗卫生事业
(四)领导布尔什维克着手改善人民生活
五、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
六、高度重视工农联盟的巩固_
七、主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共处
(一)阐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主要目的
(二)论证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客观必然性
(三)阐明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共处的可能性
八、论述了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布尔什维克自身建设的理论
第四章 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一、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内外环境
(一)国内环境
(二)国际环境
二、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一)提出了为总路线服务的教育方针
(二)培养德智体几方面都发展的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
……
第五章 周恩来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六章 刘少奇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七章 陈云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八章 邓小平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九章 江泽民的社会建设思想
第十章 胡景涛的社会建设思想
代结束语 对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