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9591
  • 作      者:
    侯外庐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思想通史(第5卷)》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部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第五卷脱胎于侯外庐著《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上册(原名《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册;后补充修订,改名《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其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王船山思想开篇,以维新先驱龚自珍勇敢的历史预言结束,论述了明清之际至鸦片战争前的早期启蒙思想。其中,详尽分析了章太炎具有科学性的成就、重大思想变迁以及复杂的哲学面貌。
展开
精彩书摘
    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因了实践(“习”)的检证,气日充,量日丰,所以认识的对象是可以变革的,人类的认识也是可以发展的。“型范”,即今哲学术语的类概念,他不认为有“成型”的不变的人性类概念,人性反而可以由于实践的善养,与由于实践的不善养,而变化其“质”。所谓“气为质之充”是说通过实践而使人性更加丰富,通过这种过程就显示人类实践(“习”)所发生的功效,便可以改变人类认识的“质”(器官)。气是日生的,量是日生的,性也是日生的,故“质”也是日变的,好像寒因气之充而变为暑那样。由量到质的变化,不但表现向上的发展,而且也表现向下的变化。故“气以理纪质”是有多方面的意义。由量之充而发展,就得“理”之正,而由量之不充,也可以得“理”之反。不论是走了哪一方面,求“理”的过程都是由型范得出来的,型范虽有正与反。但却都是理的“节文”过程,得理与失理,都是理。这一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哲学,可与黑格尔的认识论(当然是颠倒的)对照研究。夫之的人性论超过了前人,后面还要详细研究。他释“性者日生者也”,在语源上亦合于历史。按两周金文,“性”之原字即“生”字,已有明证,如金文的“厥生”,即“诗”言“尔性”。因此,他把宋明儒以来所高谈的性命,重新规定了活生生的发展内容,并据此进而说明“理在日成”中,“未成可成,已成可革”,天下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理”存在。他的认识论是和人性论直接结合的,关于人性的论点如下: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之哉?……天之生物,其化不息,初生之顷,非无所命也……
    幼而少,少而壮,壮而老,亦非无所命也。……不更有所命,则年逝而性亦日忘也。……形日以养,气日以滋,理日以成,方生而受之,一日生而一日受之,受之者有所自授,岂非天哉。故天日命于人,而人日受命于天,故日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惟命之不穷也而靡常,故性屡移而易,抑惟理之本正也,而无固有之疵,故‘善,来复而无难,未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岂一受成侀不受损益也哉?……形气者,亦受于天者也,非人之能自有也,而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如斯矣。”(《尚书引义》卷三《太甲》二)
    夫之从很笨重的经典形式(如《尚书》)中解放出来,使这种形式来服从他的理论内容。他把古代的天命观,拉到日降而富的新命观,否定了绝对的天命。他把古代的人性论,拉到日生而新的生化论(《思问录内篇》说“命日新而性富有也”),否定了绝对的人性类概念。因此,他说的“气与性为体”,也即把超乎现实的“理”,拉到实践之中日新而富有的理,否定了绝对的理的概念。“理”,不但是以客观存在的内容的发展而也发展,而且是以主观的认识官能(质)日生日新而也日富日善。“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之性理说,是他的自然生化论的合理的发展。宋明以来的性理观在夫之的批判之下划出了一个新的时代。
    夫之既然肯定实在的气,日生的气,又肯定由气日日充实的质,即因实践改变了人类官能而生化的质,则性在气质之中也就日新而富有,并不是一降生就命定了的。性的体是能动的日受其生,性的用是能动的日至其善,从名实关系上说来如下:
    “言性者,皆日吾知性也。折之日,性弗然也。犹将日,性胡不然也?故必正告之日,尔所言性者,非性也。今吾勿问其性,且问其知。知实而不知名,知名而不知实,皆不知也,言性者于此而必穷。目击而遇之,有其成象,而不能为之名,如是者,于体非芒然也,而不给于用,无以名之,斯无以用之也;习闻而识之,谓有名之必有实,而究不能得其实,如是者,执名以起用,而芒然于其体,虽有用,固异体之用,非其用也。
    ……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17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一章 17世纪的中国社会和启蒙思潮的特点
第一节 17世纪的中国社会
第二节 社会变革中的阶级关系
第三节 启蒙思潮的特点

第二章 王夫之的思想
第一节 王夫之对于传统学说的发展
第二节 王夫之的自然唯物论哲学——缊生化论
第三节 王夫之自然唯物论的诸范畴及其局限
第四节 王夫之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唯物哲学
第五节 王夫之论道器、论人性及人类的认识能动性
第六节 王夫之人性论中的近代命题
第七节 王夫之的知识论
第八节 王夫之的人类社会史论

第三章 黄宗羲的思想
第一节 黄宗羲的经济思想及其社会根源
第二节 黄宗羲的近代民主思想
第三节 黄宗羲的科学思想和自由思想
第四节 黄宗羲的哲学思想
第五节 陈确和潘平格对于黄宗羲学说的补充

第四章 顾炎武的思想
第一节 顾炎武思想的特异精神
第二节 顾炎武的方法论
第三节 顾炎武的社会思想

第五章 朱之瑜的思想
第一节 朱之瑜的爱国思想
第二节 朱之瑜的学术要旨

第六章 傅山的思想
第一节 傅山的爱国思想
第二节 傅山对子学研究的首创精神

第七章 李颙的思想
第一节 李颙修正理学的二元论
第二节 李颥的近代民主思想

第八章 唐甄的思想
第一节 唐甄大胆的政论
第二节 唐甄的学术要旨

第九章 颜元的思想
第一节 颜元的新世界观
第二节 颜元的性理论和知识论
第三节 颜元和李的经世论
第四节 李和颜元的学术异同

第二编 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十章 18世纪的中国社会和专门汉学的形成
第一节 18世纪的中国社会
第二节 18世纪汉学的前驱者
……
第三编 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叶的启蒙思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