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嫦娥奔月: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841155
  • 作      者:
    邹永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技敎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邹永廖,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9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办公室主任、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副总指挥。主要从事天体化学、月球科学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合作专著和科普图书共9部。
展开
内容介绍
    21世纪是人类全面探测太阳系的新时代。当代的太阳系探测以探测月球与火星为主线,兼顾其他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太阳的探测;研究内容涉及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各行星形成和演化的共性与特性,地月系统的诞生过程与相互作用,生命的起源与生存环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预报,防御小天体撞击地球及由此诱发的气候、生态的环境灾变,评估月球与火星的开发前景,探寻人类移民地外天体的条件等重大问题。<br>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她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浪漫遐想,见证着人类发展的艰难步伐,引出了许多神话传说与科学假说。月球也一直是人类密切关注和经常观测的天体,月球运动和月相的变化不仅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还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br>    月球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迈向浩瀚宇宙的第一步,也是人类探测太阳系的历史开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射110多个月球探测器,成功的和失败的约各占一半。美国实现了6次载人登月,人类获得了382千克的月球样品。月球探测推动了一系列科学的创新与技术的突破,引领了高新技术的进步和一大批新型工业群体的建立,推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昌盛,为人类创造了无穷的福祉。当前,探索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我国在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和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适时开展了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航天活动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重大举措。月球探测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br>    中国的月球探测,首先经历了35年的跟踪研究与积累。通过系统调研苏、美两国月球探测的进展,综合分析深空探测的技术进步与月球和行星科学的研究成果,适时总结与展望深空探测的走向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又经历了长达10年的科学目标与工程实现的综合论证,提出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系统论证首次绕月探测的科学目标、工程目标和工程立项实施方案。2004年初,中央批准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实施。继而,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大专项开展论证和组织实施。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已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它经历了2004年的启动年、2005年的攻坚年和2006年的决战年,攻克了各项关键技 术,建立了运载、卫星、测控、发射场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进入了集成、联调、试运行和正样交付出厂,整个工程按照高标准、高质  量和高效率的要求,为2007年决胜年的首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r>    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即将飞出地球,奔赴广寒,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科学探测。为了使广大公众比较系统地了解当今空间探测的进展态势和月球探测的历程,人类对月球世界的认识和月球的开发利用前景,中国“嫦娥工程”的背景、目标、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在三年前提出了编辑出版《嫦娥书系》的创意和方案,与编委会共同精心策划了《逐鹿太空》、《蟾宫览胜》、《神箭凌霄》、《翱翔九天》、《嫦娥奔月》和《超越广寒》六本科普著作,构成一套结构完整的“嫦娥书系”。该书系的主要特点是:<br>    (1)我们邀请的作者大多是“嫦娥工程”相关领域的骨干专家,他们科学基础坚实,工程经验丰富,亲身体验真切,文字表述清晰。他们在繁忙紧张的工程任务中,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挤出时间,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广征博引,撰写书稿。我真诚地感激作者们的辛勤劳动。<br>    (2)“嫦娥书系”是由六本既各自独立又互有内在联系的科普著作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逐鹿太空:航天技术的崛起与今日态势》,系统讲述人类航天的艰难征途与发展,航天先驱们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蟾宫览胜:人类认识的月球世界》,系统描述人类认识月球的艰辛历程,由表及里揭示月球的真实面目,追索月球的诞生过程;《神箭凌霄: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历程》,系统追忆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成长过程并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是一首中国“神箭”的赞歌;《翱翔九天:从人造卫星到月球探测器》,系统叙述中国各种功能航天器和月球探测器的发展沿革,展望未来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建设的科学蓝图;《嫦娥奔月:中国的探月方略及其实施》,系统分析当代国际“重返月球”的形势,论述中国月球探测的意义、背景、方略、目标、特色和进程,是当代中国“嫦娥奔月”的真实史诗;《超越广寒:月球开发的迷人前景》,是一支开发利用月球的科学畅想曲,展现了人类和平利用空间的雄心壮志与迷人前景。<br>    (3)“嫦娥书系”力求内容充实、论述系统、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与观赏性于一体。<br>    (4) “嫦娥书系”无论在事件的描述上还是在人物的刻画上,都力求真实而丰满地再现当代“嫦娥”科技工作者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而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和事迹,书中还援引了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凝练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图片资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系在写作过程中还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帮助、支持与关心。虽然“嫦娥书系”作为科普读物,难以专辟章节一一列举他们的名字,书写他们的贡献,我还是要在此代表编辑委员会和全体作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br>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精心的文字编辑和装帧设计,使“嫦娥书系”以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图文并茂的面貌呈献给读者。我们相信,通过这一书系,读者将会对人类的航天活动与中国的“嫦娥工程”有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展开
目录
    主编的话<br>    第一章 探月史:镜子与尺子<br>    闪耀智慧的历史<br>    凝结泪水的往事<br>    催人奋进的镜子<br>    一部读不完的教材<br>    第二章 世纪深空探测主旋律<br>    国际探月的领跑者<br>    别具一格的探月路<br>    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br>    别样征程各自启航<br>    第三章 月球的诸多谜团<br>    月球运动的轨迹<br>    近月环境危险四伏<br>    磁场与重力场的难题<br>    月表形貌满目疮痍<br>    人类未来的资源库<br>    内部结构百般深沉<br>    成因理论曙光初露<br>    第四章 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br>    昨日梦想今天行动<br>    把握机遇迎接挑战<br>    嫦娥方略分步实施<br>    后续之路前景光明<br>    第五章 嫦娥工程的科学论证<br>    科学规划原则先行<br>    科学设想知而获智<br>    科学预见原创思维<br>    科学功力厚积薄发<br>    科学论证严慎细实<br>    第六章 嫦娥一期:我们做什么<br>    探月利剑已出鞘<br>    为月球画“肖像”<br>    探明月球成分<br>    探测月壤厚度<br>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br>    第七章 嫦娥一期:我们如何做<br>    大科学的系统工程<br>    中国的第一个月球使者<br>    看得见、测得准、控得住<br>    可靠接收和科学应用<br>    第八章 嫦娥一期:我们做了什么<br>    2004:开局之年<br>    2005:攻坚之年<br>    2006:决战之年<br>    2007:决胜之年<br>    第九章 嫦娥系列:强国富民之举<br>    论证、论证、再论证<br>    嫦娥二期总体方略<br>    嫦娥三期尚需时日<br>    月球探测利在千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