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上咖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2112966
  • 作      者:
    林莹, 毛永年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台湾著名作家隐地说:“《爱上咖啡》是我读过所有和咖啡有关书籍中最好的一本。它颇有《咖啡辞典》的架势,也很像一册《咖啡百科全书》,举凡咖啡一切的常识、知识,这本书里都找得到。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杰出的散文……”<br>    本书以无形的力量牵住了许多读者的心,带您步入咖啡世界。
展开
作者简介
    林莹,东吴大学英文系毕业,曾于远东航空公司担任空服员一职,复于美商惠普科技公司(HP)专职人事管理工作,持续上、下班10年后,远赴维也纳大学重拾书本继续深造,虽未取得学位,但对移民生活有诸多体验。 曾先后在欧洲、美国、台湾经营过德奥餐厅、中国餐厅和法国料理名店。对咖啡、糕点制作尤其匠心独运、手艺独到。现从事餐饮旅游写作和餐饮教学工作,将十余年经验贡献国人。 毛永年,东吴大学经济系毕业,过了 13 年上班族生活后,与妻子林莹移民奥地利并投身餐饮事业,十余年来不眠不休,由当年的门外汉成为今日中西餐饮专家,不只品尝、研究美食,更向欧美多位名师学习烹调技艺,所开的餐厅口碑不错,一直受到各地客人的怀念。现专心于西餐烹饪、糕点、咖啡、葡萄酒等教学工作,并为外商公司、贸易人才培训中心讲授餐饮礼仪课程。着有《爱恋葡萄酒》、《爱上咖啡》(商智文化)。
展开
内容介绍
    《爱上咖啡》是国际著名餐饮及咖啡大师毛永年、林莹夫妇的成名作,曾在中国台湾大受欢迎,被誉为“品味咖啡与美食的第一本书”,以唯美而富有情趣的文笔介绍了咖啡的传说,咖啡豆,咖啡研磨、烘焙和包装,以及咖啡萃取的艺术、世界咖啡风情、咖啡经营的精神和咖啡发展的过去与未来。<br>    世界各地虽然风景各异,民情不同,但咖啡似乎成为一种共通语言,无论到哪里,人们对于咖啡的喜爱似乎都是一致的,咖啡早已超越藩篱越过疆界,以无形的力量系住人们的心。<br>    喝咖啡是一种满足,一种恬静,一种安适。
展开
精彩书摘
    粒粒皆辛苦<br>    咖啡和葡萄酒,原本是两种完全不搭轧的产物,但是在许多方面它们又非常类似。酿制好酒的葡萄产区集中在地球的南、北纬三十到五十度的环状地带;而咖啡树则需栽种在由南纬二十五度到北纬二十五度之间,赤道两边绕地球一周的环状地带。这个环状地带被人称为咖啡区(Coffee Zone) 或是咖啡带(Coffee Belt) 。这个区域内的土壤富含肥沃有机质,也有火山灰质土;区内年平均雨量在一千到两千公厘之间;平均气温是摄氏二十度,四季温差不大,各种自然条件适合咖啡树生长,因此成为咖啡的理想生产地。<br>    咖啡树在播种之后大约三到五年就会开始结果,由开始结果的往后二十年内都是采收期。为了采收方便,农民们都将咖啡树修剪得不超过150公分,因为长太高必须要爬梯子采摘,不但耗时,而且可能由于弯折树枝而伤害了树体。咖啡树需要与一些高大的遮荫树一同栽种,在白天遮荫散热,晚上则有保温效果,因此咖啡园里往往可看到矮灌木丛式的咖啡树与香蕉树或芒果树等间错排列。<br>    葡萄是一串一串地生长,采摘的时候多半是一串串地剪下来即可;咖啡果却是沿着每一枝条一颗颗密密麻麻分布生长,而且虽然生长在同一枝条,每颗果实的成熟期却不同,有的还是青绿色,有的已略转微黄,有的是黄红色,有的是完全成熟的鲜红色,有的已呈干枯的深褐色。因为不是同期成熟,因此在采摘咖啡果时一定要用人工进行,以人工捡选一颗颗红色或是黄红色的果子,才可以摘下,绿色的果子就要跳过不摘。工人们必须每天在同样地点检查果子熟度再摘取,同一枝条的咖啡果,往往需要几个礼拜,三番四次地来回采摘,才能全部收成完毕。<br>    我在奥地利的葡萄园客串帮忙采收过葡萄,在我只是好玩地背着篮子边唱歌边采收时,看到其他南斯拉夫临时工挥汗如雨双手如飞地工作,却是在为生活打拼。再想想摘咖啡果的工人,顶着烈日,一颗一颗地检选,辛苦工作一整天,大概也只能赚到几块钱美金。不免让我饮水思源,喝咖啡因此满怀感激之心。<br>    对于不讲究品质,栽种在平坦地面的罗巴斯塔品种咖啡,有人以震荡采收机摇晃树枝采收咖啡果,这种采摘没有捡选,因此过熟豆,未熟豆会和成熟豆混在一堆。比较讲究品质的农场绝大多数还是以人工采摘。<br>    生产咖啡豆的国家,不幸多半是落后、生活水准低的地区,他们辛劳工作满足世界上其他地方人们的生活享受,却只能换得糊口温饱而已。他们每天触摸着最佳品质的咖啡豆,但顶多只能喝到被挑除作为内销的未熟豆制 ……
展开
目录
    品味篇<br>    ·认识咖啡豆<br>    咖啡传说<br>    咖啡豆兄弟<br>    粒粒皆辛苦<br>    麻雀变凤凰<br>    研磨<br>    烘焙<br>    包装<br>    买少一点,用快一点<br>    ·萃取的艺术<br>    好水好咖啡<br>    完美的90.5℃<br>    Espresso处女秀<br>    咖啡之最——ESPRESSO<br>    Espresso咖啡机万岁!<br>    家用与商用Espresso咖啡机<br>    万无一失的冲煮决窍<br>    牛奶该怎么打?<br>    绝妙新口味—中国泡沫咖啡<br>    浪漫有趣的虹吸式煮法<br>    实用兼装饰的摩卡壶<br>    美国人的最爱—电动滴滤式咖啡机<br>    ·喝咖啡,过生活<br>    咖啡痴<br>    品饮三到——眼到、鼻到、舌到<br>    对味,就对了<br>    咖啡因<br>    是解药还是毒药?<br>    低因咖啡<br>    不贪杯,保健康<br>    喝咖啡的小讲究<br>    最佳拍挡——奶制品<br>    加糖吗?<br>    适度点缀,增色提味<br>    美酒加咖啡的魅力<br>    特殊美味的咖啡菜<br>    另类咖啡<br>    咖啡杯也有学问<br>    风情篇<br>    ·世界咖啡橱窗<br>    布达佩斯——两杯动人的咖啡<br>    轻啜巴黎的咖啡气息<br>    会做生意的意大利咖啡馆<br>    威尼斯咖啡舞曲<br>    那不勒斯惊艳<br>    有“陷阱”的荷兰咖啡馆<br>    美国的咖啡文化<br>    越南咖啡滴滴有趣<br>    瑞琪蒙的“鸳鸯”<br>    粗中有细的墨西哥咖啡<br>    土耳其咖啡有看头<br>    ·咖啡旅游心情<br>    咖啡,温暖欧洲的午后<br>    老店怀旧情<br>    哈维卡之缘<br>    冰天雪地活水来<br>    咖啡里的菩提树<br>    迷人的小镇咖啡<br>    月湖咖啡厅<br>    喝不尽的悠闲—露天咖啡座<br>    蒙马特咖啡馆充满艺术感<br>    巴黎咖啡馆风光不再?<br>    波士顿行过足吃喝瘾<br>    咖啡香溢恐龙谷<br>    在温哥华喝日本咖啡<br>    ·咖啡经营精神<br>    咖啡馆大观<br>    小憩充电,购物不累<br>    菜市场里咖啡香<br>    多瑙塔的旋转咖啡厅<br>    平民化的埃杜休<br>    Zauner咖啡馆颠倒众生<br>    无所不在的艾依达<br>    最佳休息站<br>    星巴克发烧中<br>    台湾的咖啡经验<br>    别让网络咖啡馆没落<br>    开咖啡厅的成功秘决<br>    附录<br>    附录一:咖啡发展的过去与未来<br>    附录二:著名咖啡馆导游<br>    附录三:当咖啡与糕点邂逅<br>    附录四:咖啡索引<br>    附录五:计量单位换算表,烤箱温度换算表<br>    附录六:后记  2006年中国国际咖啡览会暨中国咖啡师大赛<br>    附录七:咖啡产品供货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