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业通史.夏 商 西周 春秋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08226
  • 作      者:
    杜青林,孙政才总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发源地之一。在绵绵不息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形成了土地上精耕细作、生产上勤俭节约、经济上富国足民、文化上天地人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学院(所)成立有专门研究农业历史的学术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建立了专门研究队伍,整理校刊了一批珍贵的古农书,出版了《中国农学史稿》、《中国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经济史》、《中国农业思想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为编写一部系统、综合的《中国农业通史》提供了厚实的学术基础。
    《中国农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课题,是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中国农业博物馆共同主持的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全国农史学界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部大型学术著作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在上万年的农业实践中,中国农业经历了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农业增长方式和及其丰富的内涵,由此形成了我国农业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通史》的编写,以时代为经,以史事为纬,经直纬平,源通流畅,突出了每个阶段农业发展的重点、特征和演变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农业发展历史的本来面貌。
    《中国农业通史》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农业发展历史的巨幅画卷,是一部开创性的大型学术著作。这部著作的编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农业的历史演变和整个“三农”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系统和尽可能详尽的叙述、分析、论证。这部著作问世,对于人们学习、研究华夏农耕历史,传承其文化,展示其文明,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制订农业发展战略、破解“三农”问题,乃至以史为鉴、开拓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概论
    从公元前2l世纪开始,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原地区首先跨入了文明的门槛,相继建立了夏、商、周国家政权,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就是相当发展的农业以及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
    与原始农业相比较,夏商周农业的最大特点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者不再是为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劳动,而是被迫为少数统治阶级从事无偿的劳动,那些监督劳动的耤臣、田峻们的斥骂声在田野中回荡,他们手中的皮鞭在人们的头上挥舞,生机盎然的田间农活开始成为死气沉沉的痛苦劳动。不管学者们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有何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夏商西周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时期的农业被打上阶级烙印也是理所必然的。
    由于商周贵族在公田上是采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经常要征调成千上万的农民和奴隶在农田中劳动,需要有耤臣、田唆之类的大小管家来安排农活和监视督促,这些是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管理的人,职责所在,就要经常考虑生产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商周时期的主要农业劳动者中有一部分是与统治阶级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具有人身自由、领有一份私田的平民阶级。他们除了交纳十分之一的贡赋外,剩下的产品归自己支配,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会努力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产量,以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因此也就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至于奴隶们,虽然是被迫为奴隶主们进行无偿的劳动,最没有生产积极性,但却是公田上的主要劳动力之一,在艰苦繁重的耕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也会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
    再加上商周已经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工具的出现使得农具的制作和改进更加容易,也会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开辟更多的农田,扩大耕地资源。
    因此,比起原始农业,夏商周时期的农业显然已经跃上一个新台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书所指的周,是指西周和东周的春秋时期,之所以将春秋和夏商周合在一起叙述,是因为本书的编委会和作者本人都认为春秋的社会性质是与夏商西周相同,即都属于奴隶社会,而将东周的战国时期与秦汉合在一起放在第三卷中叙述。
展开
目录

概论
第一章 农业生产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气候温暖湿度偏高
二、自然资源丰富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阶级社会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人少地多局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 农业区的开发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农业区开发
一、夏代的农业区
二、商代的农业区
第二节 西周春秋时期的农业区开发
一、西周时期的农业区
二、春秋时期的农业区

第三章 农业生产结构
第一节 农牧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节 作物种类和种植业结构
一、粮食作物
二、经济作物
第三节 牲畜种类和畜养业结构
第四节 采集、渔猎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采集
二、狩猎
三、捕捞

第四章 农业生产工具和水利建设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一、木石农具向金属农具转变
二、农具种类增多
第二节 水利建设的开端
一、大禹治水
二、沟洫制度
三、水井建设
四、陂塘蓄水工程--芍陂

第五章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土地从撂荒到连年种植的发展
一、撂荒耕作制
二、蓄、新、畲休闲耕作制
三、田莱制
四、“不易之地”连年种植制
第二节 耕作技术的不断革新
一、火耕
二、协田
三、耦耕
四、垄作
第三节 栽培技术的发展
一、整地
二、播种
三、中耕
四、灌溉
五、治虫
六、收割
七、储藏

第六章 林、牧、渔及蚕桑、园圃和酿造业
第一节 林业
一、经济林木
二、社坛植树
三、封界植树
四、行道树种植
五、防护林种植
六、林业官职的设立
七、注意保护森林资源
第二节 牧业
一、资源区划
二、饲养管理技术
三、繁育技术
第三节 渔业
第四节 蚕桑业与园圃业
一、蚕桑业
二、园圃业
第五节 酿造业
一、酿酒
二、制醋
三、制酱

第七章 农业经济
第一节 土地制度
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有制
二、土地分封制
三、井田制
第二节 赋税制度
一、夏商的税制
二、西周的税制
三、春秋的税制
第三节 农业生产水平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农业生产水平的估计
二、农民的生活水平与负担

第八章 农业科学的成就及影响
第一节 农业科学知识的积累
一、物候与农业气象
二、物候历与历法的产生
三、土壤及生物分类
第二节 农业科学成就的影响
一、旱作物对度量衡产生的影响
二、垄作对地积单位产生的影响

第九章 夏商周的农业文化
第一节 夏商周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结构
二、烹饪技术
三、进食方式和饮食器具
四、专业厨师和烹调理论
五、饮食礼仪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农事占卜、祭祀与籍田
第三节 商周文字中所反映的农事
第四节 《诗经》中所反映的农事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