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外科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2838
  • 作      者:
    (宋)陈自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医经典文库:外科精要》全书分为上、中、下3卷,共有医论54篇,并载痈疽治疗方剂、点烙法、针法及甲疽代指嵌甲方、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等数篇。所论多采自前贤之说,并结合作者个人临床经验,指出痈疽病机多为体虚热而荣卫否涩,辨证先须明辨阴阳之证,更当诊其脉与外证,以为权衡。强调“辨之早,治之速”。治法上推崇简便有效之法,如骑竹马灸法、隔蒜灸及单验方等。
    《中医经典文库:外科精要》是书文字精炼,方论并重,于临床及科研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李氏云:肾脉虚盛,当用补药,而有抵误处,如用鹿茸、附子之药,是抱薪救火,如用平补之药,肾气猝难平复,若俟河之清。向来有一贵人,苦疽疾,正生此一证,诸医无策,愚云:昔尝闻一名医讲论,凡人遇五更初,肾气必开,若一语言咳嗽口唾,即肾气复合,遇肾开时,进一服平补药,其功效胜寻常服峻补之药十数服,愚以此策献之,遂选用山药丸,所用皆平补肾气,全无僭燥偏重之药,依此法而进,详以告病者,与其侍旁之子弟,如法而服药三日之,医者诊脉已平复矣。凡有疽疾之人,肾脉虚弱,未可便如古人之论,以为不可治。若人有痼冷虚弱,危困之疾,如其法而用药,可谓用力寡而收功倍矣。无比山药丸出《局方》,不重复录。
    治痈疽后,补气血,进饮食,加昧十全汤方:
    黄芪去叉芦,锉令二寸长,捶扁,以冷盐汤湿润,蒸三次,焙,锉大地黄先洗,焙干,以酒洒,饭上蒸十次,锉,焙干。秤二味各一两大当归去芦,酒洗,切去头尾,留中剂,焙干川芎微焙人参去芦,切,焙白茯苓去皮,切,焙粉草炙白芍药拣有皮者真,刮去皮,切,焙桂心去粗淡者,不见火,切天台乌药隆兴者可用白术米泔浸半日,切,焙,麸炒黄橘红去白北五味子去梗,微炒。
    ……
展开
目录
卷上
疗发背痈疽灸法用药要诀第一
痈疽备论第二
痈疽灸法论第三
骑竹马灸法第四
论隔蒜灸得效须先知庶使预前有备第五
背疽未有尖顶寻灸穴法第六
蒜饼施用分其轻重第七
灸法论要引证辨惑论第八
灼艾当识痛痒二证论第九
脑疽灸法第十
初发痈疽既灸之后服药以护脏腑第十一
马益卿先生痈疽论第十二
《三因方》痈疽叙论第十三
读《素问》良用备要论第十四
读《千金》良用备要论第十五
读《家传》别脉辨证论第十六
痈疽证治第十七
治痈疽用药大纲第十八
论呕逆证第十九
论痈疽其源第二十
华佗论痈疮第二十一
论背疽其源有五第二十二
卷中
痈疽发背分表里证第二十三
察疽发有内外之别第二十四
辨痈疽发背阴阳浅深缓急治法第二十五
论善恶形证第二十六
论生死形证第二十七
形证逆顺务在先明论第二十八审内证用药附
发背得体治贵在早论第二十九
疮出未辨津润墨围论第三十
看验赤色重灸防蔓论第三十一
论疮口冷滞难合第三十二治背疽掺药方附
用药温凉须防秘泄论第三十三
视生白痂切护勿触论第三十四
体察病人勤心爱护论第三十五
古人用香药调治有理论第三十六
饮食居处戒忌第三十七
论医者贪利更易前方第三十八诸家所用得效名方附

卷下
论麦饭石膏治效辽绝第三十九
论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疽口紧小而硬论第四十一
论疽疾变证咽喉口舌生疮甚者生
红黑菌第四十二
详审候熟溃脓戒用针刀说第四十三
论伤割证第四十四
论痈疽发寒热多汗误用药第四十五
论因吃毒食发热第四十六
论疮作渴甚用精调补第四十七
论疽疾向安忽然发渴第四十八
论口干与渴证不同第四十九
论发背有热未有不因虚而得之第五十
疽疾将安当补气血第五十一
论服补药捷径第五十二
调节饮食兼平胃气论第五十三
疮成漏脉例第五十四
痈疽杂方
治痈疽小方三道
补遗
痈疽点烙法出陈日华方
用蜞针法出洪丞相《集效方》 
痈疽经效杂方一十三道
甲疽代指嵌甲方凡六道
妇人妒乳乳痈方两道
金疮箭镞伤竹木刺汤火方共一十四道
悬痈方
跋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