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季养生与防病<br> 一、保健<br> 春季要重视养神<br> 在春季养生中,养神占首要地位,因为心主宰形体,养神没有做好,荞形也是困难的。中医临床上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得神即是目光有神,言语洪亮,神志清楚,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若至老年,出现目光暗淡、精神萎靡、表情呆滞、语言不利、面色无华、嗜睡、健忘或痴呆等症,即神衰矣。《寿亲养老新书》曾对精、气、神三者关系进行了概括:“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所以说,神的充沛需要有精和气这样的物质基础,精、气的充盈或匮乏可直接影响到神的作用。清代程文圃在《医述·养生》中说:“人身之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竭。”故精充、气足、神全即是健康的表现。如出现精亏、气虚、神耗就是衰老的征象。<br> 春季精神养生,应符合春天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即通过调节情志,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抒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春应于肝,从中医藏象理论看,肝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藏血不足,则疏泄失职,阳气升泄太过,表现为稍受刺激则易怒。肝最喜调达舒畅,恶抑郁恼怒。宋代著名医学家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肝干与胆为表里,足厥阴(少阳)也。其经旺于春,乃万物之始生也。”肝胆经气都在春天旺达通畅。古代养生家认为在温暖的春天里,精神养生要适应于万物蓬勃的生机,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指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精神修养上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向社会施予善良爱心。同时还应像明代养生家胡文焕在《类修要诀》提到的那样:“戒怒暴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