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07490
  • 作      者:
    陶文沂[等]编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分两篇14章。上篇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药食用真菌开发中的应用、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的原理、发酵法生产、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下篇分灰树花、姬松茸、云芝、灵芝、樟芝、松口蘑、冬虫夏草、香菇及其他药食用真菌介绍了研究概况、人工培养、产物分离、药理研究进展、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情况等。
展开
目录
上篇<br>第1章  绪论<br>1.1  生物技术在药食用真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研究<br>1.1.1  基因工程技术<br>1.1.2  细胞工程技术<br>1.1.3  发酵工程技术<br>1.1.4  酶工程技术<br>1.2  世界各国对药食用真菌开发的现状与前景展望<br>1.2.1  中国药食用真菌开发现状和政策<br>1.2.2  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对药食用真菌开发现状和政策<br>1.2.3  前景与展望<br>参考文献<br>第2章  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的原理<br>2.1  生物技术在药食用真菌分类及鉴定中的应用原理<br>2.1.1  真菌在分类学中的地位<br>2.1.2  真菌分类的依据与方法<br>2.1.3  真菌鉴定的依据与方法<br>2.2  生物工程技术在药食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原理<br>2.2.1  微生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br>2.2.2  药食用真菌生物工程技术育种的应用<br>2.3  药食用真菌的营养与生长<br>2.3.1  药食用真菌的营养<br>2.3.2  药食用真菌的生长<br>参考文献<br>第3章  药食用真菌的发酵法生产<br>3.1  发酵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备<br>3.1.1  固态发酵技术<br>3.1.2  液态发酵技术<br>3.2  药食用真菌的发酵技术<br>3.2.1  固态发酵生产药食用真菌<br>3.2.2  液态发酵生产药食用真菌<br>3.3  液体发酵真菌HACCP计划的制订与实施<br>参考文献<br>第4章  药食用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br>4.1  药食用真菌中的生理活性物质<br>4.1.1  多糖类<br>4.1.2  生物碱<br>4.1.3  萜类化合物<br>4.1.4  色素类物质<br>4.2  药食用真菌活性多糖的提取与纯化<br>4.2.1  真菌多糖的提取<br>4.2.2  真菌多糖的分离<br>4.2.3  真菌多糖的纯化<br>4.2.4  真菌多糖提取物纯度检测<br>4.2.5  超滤法在多糖纯化中的运用<br>4.3  药食用真菌活性多糖的结构与功效研究<br>4.3.1  真菌多糖的分子量测定<br>4.3.2  真菌多糖的结构分析<br>4.3.3  真菌多糖构效关系<br>4.4  其他药食用真菌生理活性物质研究<br>4.4.1  虫草菌素的研究<br>4.4.2  灵芝三萜类提取纯化工艺<br>4.4.3  竹红菌素提取纯化研究<br>参考文献<br>第5章  药食用真菌的现代药理学研究<br>5.1  药食用真菌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br>5.1.1  药食用真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br>5.1.2  药食用真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br>5.1.3  药食用真菌对呼吸系统的作用<br>5.1.4  药食用真菌对神经系统的作用<br>5.1.5  药食用真菌对凝血纤溶系统的作用<br>5.1.6  药食用真菌的抗生素作用<br>5.1.7  药食用真菌的其他药用<br>5.2  真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br>5.2.1  真菌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以及机制研究<br>5.2.2  真菌微量元素的抗肿瘤活性以及机制研究<br>5.2.3  真菌中小分子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以及机制研究<br>5.3  真菌多糖免疫调节的药理学研究<br>5.3.1  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体外作用<br>5.3.2  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体内作用<br>5.3.3  对人类单核/巨噬细胞的体内作用<br>5.3.4  对T细胞、NK细胞和LAK细胞的影响<br>5.3.5  真菌多糖免疫调节的其他机制<br>参考文献<br>下篇<br>第6章  灰树花<br>6.1  灰树花简介<br>6.1.1  灰树花的分类<br>6.1.2  灰树花的形态特性<br>6.1.3  灰树花的营养成分<br>6.2  灰树花的人工培养<br>6.2.1  灰树花子实体的固体培养<br>6.2.2  灰树花的深层发酵研究<br>6.3  灰树花生理活性物质<br>6.3.1  灰树花多糖<br>6.3.2  其他生理活性物质<br>参考文献<br>第7章  姬松茸<br>7.1  姬松茸的研究概况<br>7.1.1  姬松茸的生物学特性<br>7.1.2  营养成分<br>7.1.3  姬松茸的重金属污染<br>7.2  姬松茸的培养与产物分离<br>7.2.1  姬松茸的固体培养<br>7.2.2  姬松茸液体深层发酵<br>7.2.3  多糖提取分离<br>7.3  姬松茸生理活性物质与药用价值<br>7.3.1  生理活性物质简介<br>7.3.2  药用价值<br>7.4  姬松茸多糖研究进展<br>7.4.1  国外姬松茸多糖研究现状<br>7.4.2  国内姬松茸多糖研究现状<br>7.4.3  目前姬松茸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br>参考文献<br>第8章  云芝<br>8.1  云芝的研究概况<br>8.1.1  云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br>8.1.2  云芝的药用功效研究<br>8.2  云芝的发酵工艺及产物分离<br>8.2.1  云芝的发酵工艺<br>8.2.2  云芝糖肽的提取、分离及纯化<br>8.3  云芝生理活性物质<br>8.3.1  云芝糖肽的化学组成<br>8.3.2  云芝糖肽的生理活性和作用机制<br>8.3.3  云芝糖肽的毒性实验<br>8.3.4  药理作用<br>参考文献<br>第9章  灵芝<br>9.1  灵芝的研究概况<br>9.2  灵芝的培养方法<br>9.3  灵芝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br>9.3.1  灵芝的化学成分<br>9.3.2  灵芝药理作用<br>参考文献<br>第10章  樟芝<br>10.1  樟芝的研究概况<br>10.2  樟芝的培养方法<br>10.3  樟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br>10.3.1  樟芝的化学成分<br>10.3.2  樟芝的药理作用<br>参考文献<br>第11章  松口蘑<br>11.1  松口蘑的研究概况<br>11.1.1  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br>11.1.2  松口蘑的人工栽培<br>11.1.3  药理功效研究进展<br>11.1.4  松口蘑基因工程与DNA指纹技术<br>11.2  松口蘑的液体发酵工艺<br>11.3  松口蘑生理活性物质<br>参考文献<br>第12章  冬虫夏草<br>12.1  冬虫夏草研究概况<br>12.1.1  青海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种类调查<br>12.1.2  生态学研究<br>12.2  冬虫夏草的培养及产物分离<br>12.2.1  冬虫夏草子实体的人工培育<br>12.2.2  冬虫夏草菌丝体的液体深层发酵<br>12.2.3  发酵产物<br>12.3  冬虫夏草生理活性物质与药理研究进展<br>12.3.1  生理活性物质简介<br>12.3.2  药理功效研究进展<br>12.4  冬虫夏草研究开发趋势<br>参考文献<br>第13章  香菇<br>13.1  香菇的研究概况<br>13.1.1  香菇的分类<br>13.1.2  香菇的形态特性<br>13.1.3  香菇的营养成分<br>13.1.4  香菇的开发前景<br>13.2  香菇的人工培养<br>13.2.1  香菇的固体栽培<br>13.2.2  香菇的液体发酵培养及产物分离<br>13.3  香菇的药理功效研究进展<br>13.3.1  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br>13.3.2  抗肿瘤作用<br>13.3.3  抗衰老作用<br>13.3.4  保肝作用<br>13.3.5  抗呼吸道感染<br>13.3.6  降血脂、抗血栓<br>13.3.7  其他作用<br>13.4 香菇的生理活性物质<br>13.4.1  香菇多糖<br>13.4.2  香菇嘌呤<br>13.4.3  核酸<br>13.4.4  氨基酸与微量元素<br>13.4.5  维生素<br>参考文献<br>第14章  其他药食用真菌<br>14.1  亮菌<br>14.2  槐耳菌<br>14.3  鸡枞<br>14.4  乌灵参<br>参考文献<br>附录  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