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规律
中强地震区是指地震活动强度中等,历史上发生一些5级、6级左右的地震,没有发生7级及更大地震的地区。在地震等震线图上,震中烈度一般不大于八度,等震线范围较大,亦即这些地区地震破坏主要来自中强地震,且地震影响范围大(地震烈度衰减慢)。在许多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中强地震区,采用强震区地震烈度或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所得结果较小,往往低估了未来地震风险水平,给新建工程带来隐患。为此,研究中强地震区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既有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选择安徽及邻区作为工作区域,研究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区地震烈度和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
2.3.1 地震烈度衰减规律
地震烈度衰减规律一般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本次工作也不例外。要想统计出某一地区地震动衰减规律,必须考虑到统计区域要集中(统计区域不能很大,否则失去统计意义),又要有一定的统计地震震例。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强地震区,是得到合适的中强地震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关键。考虑到安徽及其邻区位于华北断块、秦岭一大别山断块、下扬子断块和华南断块四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地带,新生代以来地壳运动的性质有继承性,也有新生性。新构造期各构造单元那些适应新的、统一区域应力场的先存构造相互渗透,相互配套发展,形成交接地带新的构造格局。该地区在地壳深部结构、活动断层以及新构造等方面均表现出由华北向华南过渡的特征,反映出中国东部特殊的中强地震发生区的构造背景。从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安徽自公元294年以来,发生过4.7~6.9级地震33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4次,没有7级及以上地震。与华北(7级以上地震19次,其中8级以上5次)、华南,以及湖北、江西、浙江(仅有少量中强震)相比较,无疑可视为中国东部地震活动南北向变化的过渡区。因此,把安徽及其邻区作为一个特殊的中强地震区,研究地震烈度衰减规律是可行的。对于像浙江、江西、湖南等中强地震区,由于地震发生数少,难以直接统计得到地震烈度衰减规律,因此可以借用基于安徽及其邻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之上建立的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