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噁英类化合物概述
1.1 二噁英类化合物简介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类及来源
1.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性
1.3.1 持久性
1.3.2 生物蓄积性
1.3.3 流动及分布特性
1.4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1.5 典型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毒性和环境化学特性
1.5.1 对生物体的毒害
1.5.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5.3 毒性当量因子
1.6 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来源和归宿
1.6.1 二噁英类环境污染状况
1.6.2 主要来源
1.7 焚烧过程二噁英类化合物的产生
1.7.1 PCDD/Fs的生成机理
1.7.2 影响垃圾焚烧过程PCDD/Fs生成的主要因素
1.8 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分布和归宿
1.9 治理方法
1.9.1 物理法
1.9.2 生物法
1.9.3 焚烧法
1.9.4 化学方法
1.9.5 二噁英和多氯联苯的液相催化还原脱氯
第2章 二噁英类化合物的色谱检测技术
2.1 二噁英类的提取和纯化
2.1.1 样品的提取
2.1.2 用于PCDD/Fs分离纯化的吸附剂
2.1.3 PCDD/Fs的纯化技术
2.2 生物及食品样品的前处理
2.2.1 生物样品的处理
2.2.2 食品的前处理方法
2.2.3 奶制品的前处理方法
2.2.4 牡蛎和贻贝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3 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2.3.1 化学分析法
2.3.2 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3.3 生物学表征
2.4 其他二嘿英类卤代芳烃化合物的分析
2.4.1 硫取代的杂环二嚷英
2.4.2 其他卤代二噁英
2.4.3 多氯联三苯
2.4.4 多氯二苯醚
2.4.5 多氯萘
2.4.6 多溴联苯
2.5 二噁英类化合物分析存在的问题
2.6 我国二噁英类分析现状及展望
第3章 复杂组分的气相色谱峰拟合识别方法
3.1 多氯联苯(PcBs)分离分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PCBs气相色谱互补分离与定性方法
3.2.1 色谱分离与色谱保留值方程
3.2.2 任意程序升温条件下的色谱保留值预测方法
3.2.3 色谱保留值方程A、B参数的获取方法
3.2.4 任意程序升温条件下的色谱保留值预测
3.2.5 PCBs气相色谱互补分离与定性
3.3 PCBs气相色谱峰形规律及拟合定量
3.3.1 气相色谱峰形的定量描述——EMG模型
3.3.2 气相色谱峰形参数的变化规律
3.3.3 恒温条件下PcBs峰形参数的变化规律
3.3.4 程序升温条件下峰形参数的变化规律
3.3.5 基于峰形变化规律的谱图拟合及结果验证
3.3.6 PCBs多柱全谱图拟合互补定量
3.4 复杂环境样品中未知组分的拟合识别
3.4.1 样品的制备
3.4.2 气相色谱分析
3.4.3 持久性组分的复杂性和组分峰拟合识别
第4章 新型二噁英类化合物的检测
4.1 催化脱卤反应
4.1.1 飞灰提取物中持久性组分的GC/MS分析
4.1. 2催化脱卤产物的GC/MS分析
4.2 其他氯代芳烃表征时样品的预处理
4.3 痕量氯代芳烃的HRGC/HRMS表征
4.3.1 多氯萘的HRGC/HRMS表征
4.3.2 飞灰中的多氯联三苯(PCTs)
4.3.3 飞灰中的多氯蒽(菲)
4.3.4 飞灰中的多氯二苯醚(PCDEs)
4.3.5 飞灰中的多氯苯基萘
4.3.6 其他类型
4.3.7 部分设定结构的氯代芳烃
第5章 痕量二嘿英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
5.1 焚烧炉飞灰或炉渣中PCDD/Fs的分布特征
5.1.1 复杂环境样品的提取和纯化
5.1.2 飞灰和炉渣样品的采集
5.1.3 飞灰和炉渣中二噁英总量的对比
5.2 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大气降尘中PCDD/Fs的分布特征
5.2.1 样品的采集
5.2.2 样品的预处理
5.2.3 大气悬浮颗粒物中的PCDD/Fs分布
5.2.4 大气降尘中的PCDD/Fs分布
5.3 牛奶及海产品中PCDD/Fs的分布特征
5.3.1 牛奶样品中PCDD/Fs的分布
5.3.2 牡蛎和贻贝样品中PCDD/Fs和PCBs的分布
5.4 国产化学品中的PCDD/Fs分布特征
5.4.1 三氯新简介
5.4.2 三氯新中PCDD/Fs的分布
5.4.3 四氯苯醌中PCDD/Fs的分布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