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本质特征的历史和社会考察
一 科学的概念
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科技社会学,从广义的角度说又可以称之为科学之学或科学的科学。把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来研究,就必须正确认识科学这个概念。然而给科学下定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原则的定义,虽然可以囊括所有的情况,往往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如果具体地定义,越是具体越是无法包含事物所有复杂的情况。科学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对它的定义也不能凝固不变。给事物下定义是对该事物的认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标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应从纵向、横向等各个角度去了解,机械地给出一个逻辑定义总是片面的,带有经院气,事实上科学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没有绝对的内涵和外延。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有追求知识创造学问之意,英语和法语是源出于此的,也可以泛指一切学习形式。在梵语中,科学是指“特殊的智慧”,在德语中涵义是“知识或了解的艺术”。在拉丁语系中Science源于拉丁语,形容词Scientific广泛使用,是“创造知识的”的含义。在以前这个词经常与自然哲学连用。在西方的大多数场合下,科学一词被理解为“创造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科学经常与研究等同起来是意味着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堆静态的学说。汉语“科学”一词是从日语转译过来的。日语中使用汉字,开始时是用汉字来译外来的词语,利用两个汉字构造成一个新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中国人先译,很可能不是这个样子。但是日本人先译了,中国人看着也顺眼,也就用开了。汉字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现代青年人很少知道这些汉语译词绝大部分是“来自西洋,途经日本”的词语了,清末留学日本的人居多,日语首先译出此词,中国直接套用过来,当时清末的一些老翻译家,包括许多来华传教士,也创立了自己的译名,但始终竞争不过日本。清末的那些来华传教士及中国学者并没有将Science译成“科学”,而是译成了“格致”。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称之为《格致汇编》(1876年2月创刊)诸如此类如《格致书院课艺》、《格致古微》等科学杂志和科普读物。“格致”源予中国的“格物致知”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朱熹说:“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承认接触事物和分析研究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王守仁说:“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格致”可以理解为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接触和观察而求得知识,追求学问。这与“Scientific,Science”更为接近。汉译转自日译的“科学”一词顾名思义是“各门各类学科的学问”之意,仅仅列出静态知识的涵义,所以“格致”的译法更为贴切。清末梁启超先生就曾指出过从日语转借过来的许多译词是不准确的,例如,economy译为“经济”不如译为“平准”,revolution译为“革命”不如译为“变革”更为准确,但凡此种种已约定俗成而通用,没有更改的必要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