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28622
  • 作      者:
    赵红,祁斌编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很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但是,你了解这些民俗的来历么?春节是怎么来的?过年为什么放鞭炮?“福”字为何要倒贴?寒食节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样的?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中秋节可以溯源到什么时候?……《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采用说故事的形式,为你讲述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历史故事和来历。
展开
精彩书摘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海中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山上住着形形色色的妖怪。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树,上面结满了鲜美甜蜜的大仙桃。这棵大桃树根深叶茂,枝干向外伸展开来,足足有方圆三千里,树上住着一只金鸡。大桃树的东北面有座鬼门,世上所有的鬼都必须从那儿出入。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就派了两个守门神在鬼门口把守,他们是弟兄俩,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还有一只大老虎陪伴着弟兄俩。
  每天早上金鸡鸣唱之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神荼、郁垒弟兄俩便在这棵树下检阅鬼怪。这弟兄俩守门可称职了,专门惩治恶害的鬼怪,如果他俩遇到狠毒的恶鬼危害人间,就用苇索把他绑起来,让那只大老虎将他吃掉。所以,任何恶鬼都怕他们。
  后来,神荼、郁垒弟兄俩上了天庭,成了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老百姓都拍手称快。于是,在民间,神荼、郁垒弟兄俩成了正义和勇猛的象征与化身。以后每逢过年,老百姓就用桃木制成板块,约七八寸长,一两寸宽,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是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家门两边。人们还在门上画虎,门头挂上苇索,借神荼、郁垒的威风来驱灾压邪,保佑家人一年都平安。神荼、郁垒,成为威震妖魔鬼怪的门神。这种用桃木制作的木块当时就叫“桃符”。现在日本人新年在门前设门松,亲自在门楣上挂一个草绳结子,就是源自中国的这种古代习俗。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开始被秦琼和尉迟敬德所取代。《西游记》里记载了这段趣事:泾河龙王和一位算卦先生打赌,结果触犯天条,罪罚问斩。玉帝任命魏徵为监斩官。泾河龙王来向唐太宗求助。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快到监斩龙王的时辰,他将魏徵召来下棋对弈,魏徵只得遵命。不料,到午时三刻,魏徵突然伏在棋盘上睡着了。唐太宗暗喜,没有唤醒他。想不到,一向敬业的魏徵居然在梦乡里灵魂升天,将那龙王斩了。龙王的魂魄十分不满,日夜在宫外号叫哭喊,指责太宗没有诚信。唐太宗为此十分恼怒,弄得食不知味,寝不能安。
  秦琼、尉迟敬德两员大将见太宗深受惊扰,便挺身而出,日夜守在宫门外面保驾。那鬼魂害怕他俩会将自己捉住,惊恐而逃。唐太宗十分感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保驾有功,便命宫中画师将他俩的像画下来,张贴在大门两边,结果也是吓得龙王魂魄再也不敢出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门神了,被后代人们所尊崇。
  到了以后,不仅仅神荼、郁垒、秦琼和尉迟敬德,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孙武、赵云、岳飞等,一些神通广大、百战百胜的神话人物如《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等,也被奉为门神。随着门神人物日益人间化,门神的职能开始由单纯的保护门庭、驱邪避鬼逐渐扩展为饱含人性化的意蕴,增加了庆贺新年、祝福吉祥的内涵。
  为什么要用桃木来做桃符呢?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是仙木,能压服邪气,能制伏百鬼。后来慢慢地时间长了,人们就不一定在桃符上画神茶、郁垒、秦琼和尉迟敬德等人的像,而是在上面写一些除祸降福的吉利话,如“有令在此,诸恶远避”等。
  唐朝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既不失桃木镇邪的意味,又可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是这种风俗习惯的写照。后来,人们越来越觉得桃木板有些笨重,使用不太方便,开始逐渐用纸张代替,称之为“春贴纸”。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到了五代后蜀广政二十七年(946)春节前夕,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下令,让群臣在桃木板上题写对联以试文采。可是,他看了群臣们呈上来所有的对句都不满意。最终,他亲自提笔在桃木板上写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副最早的春联。
  到了宋朝,春节贴春联的民间习俗开始流行,但当时还是把它称作桃符。春联的正式命名,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喜欢写对联,不仅自己喜欢挥毫,还常常鼓励群臣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士庶平民,门上必须贴春联一副。
  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查访,看见家家户户文采斐然的春联高兴异常。当他行至一户人家,发现门上没贴春联,便问何故。后得知这家是个屠户,自己不会写对子,朱元璋便根据此人职业特点,提笔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对联、横批“祖传技艺”,送给了这户人家。这个屠户感激得直给朱元璋叩头。
  《明史·陶安传》中记载道:明太祖朱元璋“御制门帖子”送给御林院学士陶安。帖上写道:“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成为当时最有名的一副春联。
  由于朱元璋的倡导,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越来越盛了。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人腊月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清朝时,文人墨客常常写了春联拿到集市上卖,或在集市上根据顾客的需要来题写。现在每到腊月,街上也张挂着各种内容的春联供人们选择,尤其在农村集镇,此俗更是长盛不衰。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人认为,穷年也好,富年也罢,贴上春联,就等于贴上了喜庆,希望来年的日子愈过愈红火。
  到清代,春联的水平有很大提高。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的时候,有一天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他想到河北省有个大地方也叫通州,于是就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并让他的随从侍臣对下联,他这样写道:“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这下可把他的随从们急坏了,对了很多下联,乾隆都不满意。后来,一位小随从发现通州这个小镇当铺比较多,他就对了一句:“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大加赞赏,认为这个小随从聪明伶俐,是可造之材,当即御命给他加官晋爵,连升三级。由此故事可知,清朝时期,春联已经很盛行了。
  春联的种类很多,有门心、框对、横批、斗方、春条等,采用哪种春联,多根据使用的场所来定。春联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如灶台上贴上“红火通山洞,青烟透九霄”,别有趣味;牲口棚里贴上“槽头兴旺”,主人的心愿便已一目了然。有的地方农村还用红纸写一个“酉”字贴在家里器物上,“酉”为白虎的代称,有驱妖、镇邪的含意,春节贴个“酉”字,表示祈求平安、驱除邪恶、丰衣足食的愿望。
  春联的横批是贴在门口上方横楣上的,它和门对组成一个整体,旧时一般只写四个字,如“富贵吉祥”、“江山万代”、“五谷丰登”、“加官进禄”之类。
  总之,“新年新月过新春,红花对子贴满门”,人们红红火火地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迎接一个更新的岁月。
  ……
展开
目录
春节的来历
过年为什么放鞭炮
话说春联
“福”字为何要倒贴
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灯节趣话
吃元宵的由来
寒食节的来龙去脉
清明节的来历
踏青、插柳、荡秋千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
“七夕”乞巧
“中国的情人节”
趣味盎然的七夕风俗
中秋节溯源
话说中秋月饼
九九重阳节
“冬至大如年”
冬至与冬节
腊八粥与腊八节
趣谈送灶
欢腾而忙碌的除夕
傣历新年——泼水节
喧闹而欢乐的火把节
布依族的端午节
瑶族赶鸟节
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
回族的斋月和开斋节
回族粮食节
壮族三月三歌节
黎族三月三
畲族乌饭节
壮族牛魂节
侗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
西藏雪顿节
藏历沐浴节
佤族的传统节日:新米节
载歌载舞的景颇族目脑节
特色浓郁的傈僳族刀杆节
苗族人民的龙船节
欢乐的苗族芦笙节
哈尼族的十月年和六月年
赫哲族的鹿神节
水族人民过端节
有趣的仡佬族吃虫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