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an entrepreneur's odyssey to educate the world's childre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859943
  • 作      者:
    约翰.伍德(John Wood)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1/3的商业故事+1/3的世界游记+1/3的人生际遇=一本100%的好书
     《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作者约翰·伍德被亚洲《时代》杂志授予“亚洲英雄奖”并荣登美国财经杂志《快速企业》20大“社会企业家榜”。
     约翰·伍德:高居微软在中国的第二把交椅,在他35岁人生高峰时刻辞去令人称羡的工作,着手创建“阅读空间”这一非营利慈善组织。该组织现已捐赠了300万册的图书,兴建学校290余所、图书馆3600余座,并通过助学金使得2000多名女孩重返校园。如今已有100余万名儿童从这项能够影响他们终生的教育计划中获益。
     销量超过百万册,被译为2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
     伍德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世界儿童接受教育。
     ——《华盛顿邮报》
     约翰·伍德讲述的是他从一个纵横商界的微软高管走向新生活,让世界上千万儿童得到教育大礼的动人故事。
     ——马克·安德雷森(网景通讯共同创始人)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需要做出关键抉择的时刻,而在这个关口,除了你自己,将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替你决定终究选择做哪种人。有太多人感叹于没有勇气、错失良机的遗憾,所幸约翰·伍德不会这样做。
     ——杰弗里·墨尔(《跨越鸿沟》的作者)
     就像卡耐基一样,前微软经理人约翰·伍德正在打造许多图书馆。
     ——《旧金山纪事报》
     不问代价地付出。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伍德在享有盛誉的凯洛格商学院攻取MBA后,曾在金融业工作数年,并于1991年进入微软工作。由于工作努力、行动果敢,他迅速成长起来,先后得到了在澳大利亚及中国地区令人艳羡的海外任职机会。在任职微软中国市场开发总监时期,伍德决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航向,转而为贫困的孩子送去能使其受益终生的教育大礼,以帮助他们打破宿命的循环。
  在2000年,他创建了“阅读空间”,一个非营利性慈善组织,旨在提高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非洲等一些地区的文教水平。伍德与“阅读空间”基金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开办20000间图书馆,使该组织遍及非洲、南美洲,甚至是全世界。
  除环游世界筹集资金和访问“阅读空间”资助的社区之外,他都居住在旧金山。
展开
内容介绍
  《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记录了伍德如何努力为自己的管理天分和商业才情开辟出一条意义非凡的新路。对于每一位取得过卓越成就却不知该如何回馈社会的人而言,伍德的经历无疑是一个生动感人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告诉了人们怎样将从微软这样知名的企业中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基础教育的缺失。本着这样的理念,作者最终放弃在微软的大好前程,成为全心投入为亚洲第三世界国家儿童提供教育机会的慈善基金会创办人。
  伍德发现自己最大的热情、成功以及值得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既不在于就读商学院之时,也不在于他20世纪90年代领导微软亚洲区事务时,而是在于他对灵魂进行探求的一次喜玛拉雅之旅中。一边是让自己忙忙碌碌的事业,一边是对做些具有永恒而重大意义的事情的渴望,这其中的取舍让伍德深感流困顿。在感到工作压力之余,他踏上了前往尼泊尔的旅程。因为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说过:“等你攀登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不会再听到史蒂夫?鲍尔默向你大呼小叫了。” 
  这次旅程尽管没有成为伍德脱离高节奏商业竞争的良方,但却唤醒了他内心那股想改变世界的冲动:让世界上的每个儿童都有书读,并最终促使他将贡献于微软的无尽能量转移到另一项极其有必要去完成的事业上。在造访尼泊尔一所偏远的学校时,伍德发现当地图书馆藏书寥寥无几。而当他提议要为那所学校捐赠书籍时,他的想法却遭到了礼貌的质疑。毕竟,不论他的初衷有多么美好,但作为一名成功的微软高管,怎么可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为一所贫困不堪的学校募集图书呢?
  但是,约翰?伍德真的又回到了那所学校,还将数千册书捆在牦牛背上送了过来。正是在那时,伍德决意离开微软,创办“阅读空间”以造福全世界的儿童。
展开
精彩书评
  商业vs.公益
  提问:到底是商业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还是公益
  好吧,我知道你会回答“两个都是”。杰出的商业发展创造了中国每年两位数的GDP增长,创造了我们需要的每一样物质。商业在真切地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公益人士伟大的爱心和行动不断使城市和农村、健康和疾病、沿海和内地、富有和贫困缩小差距,让居者有其屋,老者有所养,幼者有可学。商业创造财富,公益优化财富。
  你是对的。但是,假如你能且只能选择一种方式改变这个世界,只有一种,你会选择什么?商业?公益?公益?商业?什么是最优秀的选择?
   一个孟加拉人选择了:公益模式的商业,而另一个美国人则选择了:商业模式的公益。前者叫做穆罕默德·尤诺斯,因为孟加拉乡村银行,这个“穷人的银行家”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那个叫做约翰·伍德的美国人则据此被《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并荣登《快速公司》杂志20大“社会企业家榜”。
   我想你可能早就知道穆罕默德了,他的故事现在家喻户晓。而关于约翰·伍德,我想也许你听说的不多,但当你读完他的书《离开微软 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后,你也许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他给公益所带来的借鉴意义非常重大。上世纪末,约翰放弃了微软的高薪职位,创建了非营利慈善组织“阅读空间”,旨在提高尼泊尔、印度、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非洲等地区的文教水平。目前,该组织已捐赠了300万册图书,兴建学校300所、图书馆3600余座,并通过助学金使2000多名女孩重返校园,有100多万儿童从中获益。   
  我在2005年创建公益平台“捐献时间”(现在已升级到央视国际大型公益“慈善1+1”平台),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约翰的这个理念的影响:不是他“伟大的爱心”,而是“他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的事业”。   
  约翰从微软亚洲地区高管的位置辞职(他在中国最大的一件事是1998年协助安排比尔·盖茨访华并发布“维纳斯”计划),在35岁人生高峰时激流勇退,去尼泊尔骑着牦牛给那里的小孩子送书。这似乎是传奇故事里才有的情节。但是他带去的其实远远不仅是书,而是他在微软7年所培养的商业理念和方法论。   
  商业+创新   
  比如创新力。他创新地提出了“合作投资”的概念。约翰认为,如果你完全出资捐赠,通常不会获得别人最大的关注和效果,因为他没有付出。这就像一个经典的案例:旅游业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租车者自己保养过租来的车,因为车不是他自己的,所以不会花心思做长期维护。约翰这种受捐赠者必须付出的模式,让他捐赠建立的学校、图书馆运营得更好。   
  创新是商业的重要推动力,对公益也是。在上市公司的报表里,R&D的费用是列在“资产”一项的,足见商业社会里创新的重要。在商业社会中,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你不绞尽脑汁逼迫自己创新,就会被竞争者抢先。所以,商业“逼迫”管理人员培养优秀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运用在公益会怎么样?   
  举一个例子。   
  我认识的两个组织都是做捐书活动的。组织甲,它的募书方法是在繁华地段常设捐书点,然后在互联网上号召、校园里贴海报散发传单。然后招募志愿者进行分拣,再用另外募集的资金把书籍运送到合作学校。但是他向我抱怨,他做得非常累,而且花费不菲,但是根据目的地学校的反馈,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书籍单一,两大类:中小学课本、四大名著。如果是我,估计下意识捐的也是我一直想扔但一直没扔的中小学课本,以及放了10年估计也不会再翻的旧版四大名著。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这些书有帮助吗?如果有,图书馆只有这些书能有多大帮助?   
  另外一个捐书的组织乙的想法不一样。他知道即便是区级图书馆,每年都要淘汰不少旧书,大图书馆每年淘汰的书更是好几万本。所以他就一家一家跑图书馆,和馆长说明要收集他们淘汰的旧书捐给山区的孩子。馆长们非常高兴,本来把这些书处理掉就是一个大难题,现在处理旧书还能做好事,何乐而不为?这个组织还和出版社联系,希望出版社能把他们没有卖出去、占库存的图书以很低的价格、甚至免费的方式捐给山区小学。出版社也很高兴,积极回应。这样,这个组织就以非常高效、廉价的方式获得了多样的新旧图书。   
  有好心就能做好事吗?在今天的社会可能不行了。思路决定出路,也在公益中适用。   
  商业+管理   
  另一样法宝:约翰从微软带去给公益的就是管理。他在做正确的事情,管理帮他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约翰在“阅读空间”雇人的时候熟练地使用在微软养成的技巧和习惯,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文化,如他的前任老板史蒂夫·鲍尔默一样重复着“成效、成效、成效”;熟练地使用微软市场手段把组织成绩作为邮件签名档,运用微软高层常用的批评观点而不是人的技巧,把所有业务数据了掌于胸,构建一支优秀的、忠诚的、有共同愿景的团队……对了,他在微软重要的一课是诚恳、忠诚,这是他陪鲍尔默晨跑时学到的。最终,他想缔造一个“非营利性的微软”。   
  这些都是在商业机构中不能再熟悉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在公益组织中能做到吗?   
  再举一个例子。   
  今年3月,我和我的团队在运行“捐献时间”公益平台到驾轻就熟的稳定发展阶段时,遇到了一个重量级机构抛来的橄榄枝:中国中央电视台。央视愿意投入大约30名专职人员来帮助“捐献时间”的发展。我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重大合作,核心团队产生激烈争论。有的成员不希望大机构介入,觉得这样就会冲淡了“捐献时间”原创团队的名声。但是也有团队成员赞同,认为新的资源对长远发展有利。   
  我也是个狂热的公益行者,我也是个地道的商业动物,我崇拜彼得·德鲁克(他有一句名言,“最优秀的管理者来自非盈利组织”)。在管理学上有“成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理论。我请教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的授。教授建议我把“捐献时间”的发展用商业的思路来考虑,以前使“捐献时间”发展的“成长因子”(商业管理的方法、创意、经验、方法论等)今天已经抑制了其发展(我们只是业余时间来做,我们自己的时间和经验已经成为瓶颈),如果这样,需要引入新的“成长因子”推动其进步。   
  我们最终排出团队个人感情因素,和新的“成长因子”央视全面合作。4个月后的今天,磨合稳定后,各方面的数据显示,志愿者注册、活动数目、受助人数都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央视的推动力量充分体现。截至目前,“慈善1+1”一共有33881位志愿者注册,1426位志愿者参加活动,捐献了9658小时,53209人受益。   
  约翰是对的。商业的方法论、理念,在公益领域发出的光芒,异常夺目。这些往往是一些没有竞争压力的非营利组织所容易忽略的。   
  当然,约翰的传记里有很多精彩和感人的内容,可分为1/3的商业经历+1/3的世界游记+1/3的人生际遇。他的经验也非常有价值:“阅读空间”作为一个新慈善组织是由IRS(美国国税局)批准的,并申请了501(c)(3)资格(捐赠减税的凭证),其投资者大名鼎鼎,如网景共同创始人马克·安德森、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蒂诺等。他在全球各地跟孩子们接触的故事也很引人入胜:“阅读空间”的团队在当地要花许多时间坐公共汽车拜访村庄,与社区协作商议配套捐助项目最理想的合作投资方式,骑摩托车穿行在土路上,走访不能负担女儿学费的父母等。   
  他对生活本身也有了更深的感悟,40岁的时候,约翰送给自己一件礼物——奉献给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他在书中最后写道,“我摒弃了重回技术领域的念头,我已经真正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并将比从前更有准备地走下去。我感到很幸运,我知道我是谁,我想做什么,并通过这条准绳衡量我自己。”   
  约翰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他说,可能有几千人排着队希望加入微软,但是不会有很多人排着队去尼泊尔送书。所以他觉得尼泊尔的孩子更需要他。但是我想,需要他的理念的人,远远比需要他的书的人更多。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发现尼泊尔 离开微软
1.也许,先生,有一天你会带些书回来
2.燃亮思想之光
3.你得赶紧回趟家!
4.伍迪和约翰的绝妙之旅
5.于思索中彻底改变
6.独自在1200万陌生人的城市
7.比尔·盖茨在中国
8.离开微软
第二章 从头再来
9.万事开头难
10.跨越障碍,勇于开口
11.向尼泊尔之外扩张
12.来自尼泊尔的贺卡
13.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名有能力的助手
14.“9·11”之后
15.缔造“非营利性的微软”
16.创建全球志愿者网络
17.你的生活一团糟
第三章 渐入佳境
18.让女孩有学上!
19.算我一个,唐!
20.柬埔寨的学生
21.世界募捐大赛
22.印度的民主行动
23.海啸
24.第100万本图书
尾声 成年生活的新篇章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