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开头的话
二十年来的经历
1 永不能忘的先生
2 工程师的幻想
3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4 课外阅读
5 写作的尝试
6 新闻记者的作品
7 英文的学习
8 修身科的试卷
9 幻想的消失
10 青年“老学究”
11 踏进了约翰
12 深挚的友谊
13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14 初出茅庐
15 三星期的练习
16 新饭碗问题
17 编译的教训
18 英文教员
19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20 一个基本原则
21 进一步的研究
22 写作中的“积蓄”
23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24 现实的教训
25 一幕悲喜剧
26 一年的练习
27 聚精会神的工作
28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29 转变
30 几个原则
31 社会的信用
32 立场和主张
33 深夜被捕
34 到捕房
35 铁格子后面
36 高三分院
37 再被羁押
38 同情和厚意
39 地方法院
40 押在公安局
41 高等法院
42 看守所
42 临时的组织
44 我们的“家长”
45 “难兄难弟”的一个
45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47 “难兄难弟”的的又一个
48 “难兄难弟”的的又一个
49 一个“难妹”
50 “六个人是一个人”
51 前途
在香港的经历
52 波动
53 贫民窟里的报馆
54 惨淡经营之后
55 一个难关
56 新闻检查
57 一个有利的特点
58 种种尴尬
59 一只大笨牛
60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
附录
61 我的母亲
内容摘要
邹韬奋(1895-1944),名恩润,江西余江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不久参与创办并主编《生活》周刊,后又创办生活书店,成为著名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大同盟,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全国各界救国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与沈均儒、章乃器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为有名的“七君子”之一。获释后一如既往地积极投身抗日民主斗争,并写下不少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1944年7月在上海病逝,遗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接受申请,追认他为正式党员。
《经历》是韬奋先生的回忆录。韬奋先生用醮满感情的笔墨,向我们展示出从一个穷学生到文化名人、爱国民主战士的成长轨迹,其中的艰难困苦、挣扎奋斗,既使我们感动、饮慕,更使我们兴起、振奋。尤为可贵的,书中《二十年来的经历》,还是韬奋先生在牢狱中的作品,爱国家、争民主的拳拳之心、凛凛之气,感人至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