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亚科莫·卡萨诺瓦(Giacomo Casanova,1725—1798),生于威尼斯,卒于波西米亚的Dux,即现捷克共和国的Duchcov镇。他一生多姿多彩,先后做过教士、军人、小提琴手、间谍、外交官;他游遍欧洲,出入宫廷,结交各国权贵、名流;他还当过囚犯,发行过彩票,并写过小说、诗歌,翻译过《伊利亚特》,最终凭借个人回忆录以作家身份名垂后世。<br> 卡氏最自己前半生历次艳遇的详尽生动的记叙使他成为历代读者津津乐道的超级“情圣”。但我们从回忆录中也可以看到,他不只是一个“情圣” ,也是历史的参与者、观察者和纪录者。<br> 后记<br> 吉亚科莫·卡萨诺瓦(Giacomo Casanova1725—1798)生于威尼斯,父母均是演员。少年时代,因行为不端,被神学院开除,从此开始了冒险生涯。<br> 失宠于他的恩主一一一位枢机主教之后,卡萨诺瓦在威尼斯当了一段时间的小提琴手,生活潦倒、落魄;后来他漫游到了法国,在里昂加入共济会,随后又旅行至巴黎、布拉格和维也纳;1755年,卡萨诺瓦回到威尼斯,很快便以施行巫术的罪名被逮捕,关进了首领府监狱。1756年10月31日,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卡萨诺瓦成功越狱。后来他还将越狱经过写成一书发表。卡萨诺瓦逃到法国,并于1757年把彩票业引入了巴黎,为自己赚得大笔金钱,并一时成为名流、跻身上流社会。1760年,他躲债逃出巴黎,开始在欧洲各地漫游。一场决斗,迫使他逃离华沙,流亡至西班牙寻求庇护。在此期间,他得到威尼斯政府的宽恕,于是返回了意大利,并在1774—1782年间受雇于政府,成了威尼斯宗教法庭的一名密探。卡萨诺瓦晚景凄凉。1785年,他得到波希米亚的沃德斯坦伯爵的庇护,负责料理伯爵在Dux的城堡中的藏书,并于此终老。<br> 卡萨诺瓦于1791年动笔撰写回忆录,到1798年他去世时仍未完成,一生事件只记述至1774年。回忆录手稿3500余页,用法文写成,并于1826--1838 年间分12卷整理出版,书名为Memoires de J·Casanova de Seingalt。该版本据说删节、讹误很多。1960—1962年间,学者们以卡萨诺瓦的手稿为基础,推出了更为权威的版本,定名为Histoire de ma vie。企鹅出版社于 2000年推出的,由Gilberto Piz—zamiglio节选、Stephen Sartarelli和 Sophie Hawkes翻译的英译本(即本书汉译所据蓝本)所依据的,就是这个权威的版本。卡萨诺瓦的回忆录一经出版,很快便被译成多种文字;由于篇幅过长,相应地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各种选本。仅 在中国大陆,笔者就已见到两种不同的译本了。自然,各个选本总是相同处多于不同处。但与其他一些选本相比较,读者目前看到的这个本子,仍颇具特色,允称优秀。现向读者略作推荐。<br> 首先,尽管对回忆录所叙事件进行了一些删汰,但本书文气依然贯通,脉络清晰,不会让读者产生“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同时,对所有删节部分的情节都作了恰当、简要的说明,又使读者能够领略原书的全貌;而且,所选每一事件(也可说是故事)的叙述,皆从头至尾整体保留,使读者获得一种完整感。其次,在卡萨诺瓦的历次情爱冒险中,本书只选了那些较上乘与高雅的,也就是说,本书所选的每次情爱经历,都有比较充分的铺垫,女性人物的形象都鲜明、生动,很多甚至有颇为曲折的情节,让读者心旌摇荡、浮想联翩;相反,那些急匆匆的情爱,以及一些夸大其辞、背离人伦的叙述,则被摒除在外。最后,该选本着意保留了最能体现18世纪习俗、风尚的部分。卡萨诺瓦足迹遍及欧洲,因此本书实在可称为一部欧洲18世纪社会生活史。举例来说,在《约翰逊传》中,鲍斯威尔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机智、风趣的加里克,但在卡萨诺瓦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不同的加里克和不同的戏院。<br> 最后,不很紧要但却不得不说的是,本书5年前已经译完,今年译者又将译文重新通读了一遍,时隔五年,译文竟然多出了许多错误。尽管当时时间紧迫,译者只能急匆匆行事,但新发现的误译仍使我非常灰心、沮丧。这说明,译文中必定还有许多错误;好心的读者,请原谅这些错误吧,因为发现错误,带给译者的虽然是痛苦,带给你们的也许是微笑。<br> 译者 2007年3月于广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