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中国最富有的教书先生<br> 凛冽的寒风中,俞敏洪站在垃圾桶上。他大声地:充满激情地重复着一个哲人的话语:Heming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hope(从绝望的大山上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br> 这是1992年的冬天,一次让俞敏洪一生无法忘记的免费英语大讲座。近千双和他一样年轻的眼睛盯着他,他们希望从这个瘦弱的老师身上寻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我能成功吗?<br> 俞敏洪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他相信,人的绝望不是永远的。虽然在这个冬天,被众多学生追随着的俞敏洪老师,只是一个没有正式身份的打工者,走下讲台,他还要为自己和妻子再寻找一个新的住处。<br> 但俞敏洪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在随后的几年里,俞敏洪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东方神话”,新东方成为内地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内地媒体称俞敏洪是“中国的留学教父”,“民间力量的一个符号”,“出国梦的制造者”,“他和他的新东方将中国人望而生畏的出国考试变成了福特式生产线”。<br> 2006年9月8日,俞敏洪又将他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带到了美国纽约交易所。这次,他又有了新的称号——“中国最富有的老师”。<br> 关于俞敏洪的知名度,有着这样的说法:当俞敏洪走在任何一所海外著名大学的校园里,从他身边经过的3个中国留学生中,至少会有2人带着惊喜和崇敬,亲切地称他“俞老师”。作为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的名字在牛津、剑桥和哈佛、耶鲁等欧美名校的号召力,几乎超过中国任何一位大学校长。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br> 绝望中找到新方向<br>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br> 这个来自江苏农村的孩子从1978年到1980年先后参加了三次高考,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br>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唯一从农村来的学生,由于不会讲普通话,导致英文说得也十分糟糕,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消瘦。<br> 但俞敏洪没有绝望,他决心改变现状。他杜绝了一切人情往来,也不去上课,一天十几个小时疯狂地背、听英语,用他自己的话说,眼睛都听绿了。两个半月以后,他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语了。<br> 1985年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留校任职。此时,激荡在中国土地上的留学热潮也刺激着俞敏洪。俞敏洪在其博客中这样回忆:“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内地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的人数大减,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但他收获到的却是来自学校的处分决定。<br> 1991年,为了挽回颜面,俞敏洪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让他找到了新的机会。留学虽然失败,但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他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br>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钱,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