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第八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15176
  • 作      者:
    陈平原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上完这学期的最后一课,长舒了一口气。讲章太炎的学问与思想,实在不容易。前天的话题,是从章之三写《儒侠》谈起——无论最初的写作,还是日后的修订,都是有现实刺激,但又不同于康有为的“以经术文饰其政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有深情,不应景,独具面目,这样的学问姿态,很是让人羡慕。
    史传擅长叙事,诗词主攻抒情,至于文章,立论是关键。你当然可以散文笔调讲故事、发感慨,但“立说”之优劣,端看“持论”是否坚实。按照章太炎的思路,“出入风议,臧否人群,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历朝文章,各有偏至,惟有魏晋文“守己有度,伐人有序,和理在中,孚尹旁达”,可为“百世师”(《国故论衡·论式》)。十年前曾撰文,阐释章太炎之“发现魏晋”与“重读六朝”,强调其在中国思想史以及文学史上的意义(《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大致的思路,今天看来仍然有效。只是对其“立论欲其本名家,不欲其本纵横”(《国故论衡·论式》),似乎还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
    就反对区别“文集”与“史书”,强调“文”中必须有“学”而言,章太炎的这一思路有其合理性。可是,名家之精微简练深达理要,固然值得表彰;纵横家之洋洋洒洒气势磅礴,也自有可观处。关键在于,论政之文本就与论学之文异,不能太书生气。若《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箴新党论》等,都是思想史上关系重大、酣畅淋漓的大文章。称这些文章没有“意气用事”、或者不带纵横家印记,那是说不过去的。章氏本人或许真的轻视这些“论事之文”,认定“斯皆浅露,其辞取足便俗,无当于文苑”(《与邓实书》);可当时的读者以及日后的史家,并不这么看。不辨学问、政治孰高孰低,单就文章气势而言,借用鲁迅的说法,上述诸文,“皆我所百读不厌者”(《纪念先师章太炎先生》)。
展开
目录
论文
重溯中国精神分析学的历史轨迹
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重建“中国现代文学”
——在学科建制与民间视野之间
从“尚友录”到“名人传略”
——晚清世界人名辞典研究
“受动”与“能动”
——王国维学术变迁的知识谱系、文体和语体问题
“国族”还是“文化”:清季遗老群体的“晚明想象”
《世界繁华报》语境中的《官场现形记》写作
现代中国的青春想象
湘省革命:地方历史与个人记忆
“向左转”:1930年前后波希米亚式艺术家在上海
演讲
“城市文化研究”视野中的北京
关于《正红旗下》
书评
晚清报刊与妇女史研究
——读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近代学术转型研究中的结构性原创之作
——评左玉河先生的《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作为问题的“现代”与“中国”
——读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现代性的橱窗
——评[法]白吉尔的《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
地图与坐标:“近代”体验如何空间观察?
——评《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
北京文化研究的新气象
——《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读后
文学性的视景
——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非诗意”的诗史及其书写
——评《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
在历史“原生态”与学科焦虑之间
——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深入文学变革的腹地
——评《文学语言与文章体式:从晚清到“五四”》
难以逾越的地平线
——评《浮出历史地表》
探询文学研究的新视域
——评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民族国家视野与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重构
——读倪伟《“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
编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