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泽咸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5683
  •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学术的发展当然需要有正当的、公平的竞争,但既然存在着人们常说的官本位,学者的地位和价格,就必然与权势发生关系,任何人也不得逃脱。学术竞争也会蜕变为与权势亲疏厚薄的竞争。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实惠与名节也往往难以两全。在外界看似神圣的学术文化殿堂里,很多人却在做浑水摸鱼的勾当,也是势所必然。
展开
内容介绍
    经过多年的摸索,作者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是在汉、宋之间,上溯源于春秋、战国,下及于大一统的元代。《从中西对比,看中国汉宋之间封建经济结构的若干特点》一文,集中代表了我对中国古史与西欧中世纪史的异同看法。我收集了百万计的资料卡片,准备写作《汉宋时期农业》,拟从十个方面具体写作较大型的农业。1996年,右目视力突然不及0.2,已有近二十年的冠心病也常常报警,我只好赶紧收缩工作面,改为采用分区域将两个统一盛世(汉、唐)和两个分裂时期(六期、宁辽金夏)分别写出其发展变化。结果,宋辽金部分仅写出两章初稿,脑血栓病大发作,只好戛然而止继续写作,缓慢删削形成《汉晋唐时期农业》。不止此也,作者是上海师大兼职教授,1987年,作者给该校硕士生讲授一个月《汉宋间的寺院和寺院经济》,当时写了教授提纲,分列六个专题,并备有万余张卡片资料,返京后,拟据此写一本15-20万字左右的书,结果只写了几千字便因自己对佛教内律所知极少,写作遇上麻烦,一时又无法迅速补课,由是只好停止继续写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略论中国战国至清代的粮食生产<br>    纵观我国二千余年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粮食生产始终囿于小生产的手工劳动水平,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历代农民的辛勤劳动,在小生产手工劳动的范围内,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农民们逐步地实行精耕细作,扩大复种指数,提高亩产量,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粮食发展的道路,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学遗产。我们应当珍视古代粮食生的成就,并对其缺陷给予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说明。<br>    一、作物品种的变化<br>    二千多年来,我国各类粮食作物品种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br>    早在周代,《诗经?噫嘻?载芟?甫田》等篇屡屡提到“播厥百谷”,可知当时粮食作物品种繁多。大致说,那时是以黍和稷为主。到战国时代,菽(豆)和粟逐渐形成主要粮食作物。《墨子》卷2《尚贤中》说:“菽粟多,而民足乎食。”孟子、荀子等也往往以菽、粟并称,稻、麦则居于次要地位。《论语》卷9《阳货》记孔子说:“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稻与锦并称,显然当时的稻还是比较稀有的作物。<br>    汉代,菽的地位有所下降,粟要最重要的粮食,其次则是麦。汉初,“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十万石”。七十余年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至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山东”漕粟岁增至六百万汉石(《史记》卷30《平准书》)。当时有输粟拜爵之制,又有纳粟免罪之法,甚至品也以粟的数量为单位,有二千石、千石等品级,充分反映了粟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br>    ……
展开
目录
编者的话<br>略论中国战国至清代的粮食生产<br>试论汉唐时的水稻生产<br>秦汉时期海河平原农牧业生产<br>秦汉时期黄淮平原的农业生产<br>汉代吴越平原农业生产<br>汉唐间河套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农牧生产<br>汉唐间汉中地区的农业生产<br>汉唐间河西走廊地区农牧生产<br>六朝隋唐间福建地区的海运与开发<br>六朝隋唐间川东地区的经济发展<br>唐代江南实施均田小议<br>中国魏晋隋唐时期粮食作物的复种及其他<br>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蔬菜种植<br>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果品生产<br>唐代的五金生产<br>唐朝与边境诸族的互市贸易<br>唐代城市构成的特点<br>汉魏六朝时期的吏部运作述略<br>六朝史学发展与民族史的崛兴<br>唐代的门荫<br>唐代的诞节<br>谱牒与唐代社会小议<br>五代十国<br>跋语<br>作者著述要目<br>作者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