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文化的由来:插图珍藏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1668081
  • 作      者:
    李一宇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档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你了解中国文化的具体由来吗?本书作者在遍览典籍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按不同的领域和知识结构,将内容分属宗教、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历史、教育、科技等14个类别,共收录各种事件、事物的由来知识数百条。有的是事物存在的起源,有的是事件发生的经过,有的是名词或典故来源的趣闻等。全书范围广泛、资料充实、考据严谨,必能给读者一个原委,是一本了解中国文化的权威之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代的祖灵信仰我们的祖先认为灵魂是不灭的。人死后,亡灵虽然去了另一个幽冥世界,但对于血脉相连的后代,仍然关注照料,以期待氏族与家族的延续。基于这些观念,后人将祖先的灵魂视为家族或家庭的保护神,祈求他们庇佑。由此就有了祖灵信仰。祖灵信仰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不同的表现。最初的祖灵信仰,是对人祖或氏族始祖神的崇拜。华夏儿女以女娲、伏羲、黄帝为祖先,对他们极为重视和信仰,建造了无数陵墓和庙宇,敬奉祭祀,烧香膜拜。瑶族、畲族、黎族以及部分苗族则把盘古视作祖神,尊称其为“盘王”。
  为此,很多地方建有“盘王庙”,还举行“盘王节”之类的纪念活动。祖灵信仰的涉及面很广,但各地的表现形式不尽一致。水族入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尊敬和孝心,丧事办得格外热闹。丧葬时要举行“开挖”仪式。丧葬仪式外,还要以祭祀的方式,表明自己对祖灵的敬仰。节庆之日,祭祖活动也不少,仪式隆重盛大。平时的祭祀,也不敢怠慢,敬供饭菜,斟酒致意,尔后自己才敢进食。怒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会像生前一样生产生活,所以丧葬时,要为他们准备生产生活的一切。
  如果死者是男性,就在埋葬处立10根木棒,将死者生前所用弩弓、刀箭等挂于墓旁;如果死者是女性、就在埋葬处立6根本棒、将其生前所用煮饭、织麻工具置于墓旁。他们认为这样做,死者灵魂便有了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果死者是年迈者,便被安葬在住宅旁园地里,这样死者的灵魂可以保佑家族兴旺。满族人也重视祭祖。几乎每家都有一祖宗匣,内藏祭器、祖神位,宗庙西墙上或挂谱表,或挂谱书。祭祖时,祖宗匣被供放于香案上,由巫师萨满跳神、请祖灵,然后族人叩拜、烧香,施行领牲仪式,最后全族人分食祭肉,祈求祖先保佑家人。
  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图腾是宗教的最初形式之一,是古代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一种原始信仰,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意思是“他的亲族”。史前时代的人们深信,本氏族的人,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有着特殊关系,这种动物或植物就被认为是该氏族的图腾,是这一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史前时代的人们把图腾看得非常神圣。全族人不能捕杀图腾动植物,更不能食用,也不能触摸或说图腾名称。人们还要举行种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示尊敬。氏族成员都以图腾为骄傲,并且希望得到它的保护。所以,远古人类的墓地,住所,日用品乃至身体上,都绘有或刻有本氏族图腾的图案。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关图腾崇拜的内容不少,如关于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炎帝、神农牛头人身,蚩尤人身牛蹄的描述,实际上都反映出当时人们图腾崇拜的史影。
  图腾崇拜与远古时代母系社会的采集经济、渔猎经济有关。那时的人们整天与植物动物相伴,混沌相处,由此形成图腾崇拜。根据神话传说,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诸多部落以鸟为图腾;中原一带部落,多以两栖动物或鱼类为图腾;西北高原,则多以野兽为图腾,如西北的羌以羊为图腾。所谓黄帝同蚩尤、炎帝作战,联合熊、罴、貉、貅、豹、虎参加战斗,实际上是当时诸多部落参加战斗的意思。从历史来看,图腾标记有一个从单一向综合的演化过程。最早的图腾形象往往是蛇、鹤、熊、虎等单一物,以后被神化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幻想物,如龙兼有蛇,兽、鱼等多种动物的形态,凤兼有鹰、孔雀、金翅鸟等多种鸟的特征。
  这也反映出华夏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图腾崇拜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图腾信仰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服饰、绘画、雕刻、舞蹈艺术中,往往留有图腾信仰的痕迹,如身上文刺的龙凤图腾,以图腾名称演变而来的姓,等等。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或多或少留有图腾信仰遗迹,如克木人至今还保存着氏族图腾,对于本氏族的图腾禁杀禁食,禁止接触。他们认为,用手触摸图腾,就要脱掉一层皮;吃本氏族图腾的肉,牙会掉光,甚至会死。鄂伦春族人深受熊图腾遗风的影响,对熊崇敬有余。彝族人则认为虎是万物之源,所以对虎景仰备至。
展开
目录
一  宗教
中国古代的天象崇拜
中国古代的山神崇拜
中国古代的祖灵信仰
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
道教
五斗米道
太平道
道教符咒
玉皇大帝
太上老君
土地
中国佛教
天台宗
华严宗
净土宗
禅宗
明  教
白莲教
八卦教
城隍
灶神与门神
财神
妈祖
二  哲学
周易
河图、洛书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  家
阴阳家
纵横家
五行学说
黄老学说
魏晋玄学
理学
心学
三  政治
皇帝
太上皇
三公
丞相
九卿
三省
御史台
枢密院
六部
翰林院
宦官和太监
知府的由来
知州的由来
知县
使节

郡县制

土司
“意见箱”、“检举箱”溯源
退休史话
“尚方宝剑”的由来
“人才招聘”的由来
“模范”的来历
“宗派”的由来
“革命”的由来
“买办”的由来
四  经济
财政
赋役
漕运
农牧业
集市
花市
夜市
马市
旅游业
“商人”和“商业”
商标.
货  币
钞票
银元
钱庄
票号
公债
五 法律
法律
告状
捕快
律师
监狱
派出所
锦衣卫
五刑
“人殉制”小考
醢刑
宫刑
凌迟
“刺配”、“度牒”和“铁券”的由来

明镜高悬的由来
杖刑的由来
公堂打屁股的由来
合同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第—部法医学专著
六  军事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兵役制度
中国古代阵法
“三军”的由来
兵符
军旗的由来
兵家始祖姜太公
《孙子兵法》
《司马法》
《吴子》
《孙膑兵法》
《尉缭子》
《六韬》
《武经总要》
《黄石公三略》
节度使的由来
民兵的由来
军衔的由来
军官的由来
将军的由来
娘子军的由来
步兵的由来
骑兵的由来
海军的由来
沙盘的由来
十八般兵器的由来
火炮的由来
地雷的由来
七  历史
三皇
五  帝
炎黄子孙
中  国
华夏的由来
九州
国  号
年号
姓  氏
编年体
纪传体
起居注
实录
“二十四史”的由来
“春秋”、“战国”的由来
八 教育
学校
义塾
蒙学
太学
国子监
博士
秀才
稷下学宫
书  院
科举制度
贡举
贡生
贡院
及第
学分制
武学
武举
“先生”的由来
“师范”的由来
美育的由来
职业教育的由来
“桃李满天下”的由来
试卷密封的由来
九 科技
天文

浑仪与浑象
地动仪
漏壶
指南针
造纸
印刷
火药
火箭
陶器
瓷器
丝绸
晶体知识
石油的由来
天然气的由来
煤的由来
砖的由来
琉璃的由来
圆周率溯源
经络
针灸
蒙汗药
火罐
算盘
十  语言
汉语
普通话
汉语拼音字母
说话为什么必须注意语调
汉字
六书
汉字“横行”的由来
标点符号
成语
“您”
“她”
“捉刀”与“斧正”
座右铭
笔耕
匹夫
掌故
不倒翁
十一  文学
诗歌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楚辞》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赋是如何起源的
散文的由来
骈文是何时产生的
何谓乐府
律诗
绝句
词  牌
散  曲
杂剧
八股文
小  说
回文诗
打油诗
诗话
谚语
小  品
民间文学
十二  艺术
甲骨文书法
金文书法
石鼓文书法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岩画
人物画
山水画
文人画
花鸟画
宫廷画
风俗画
版画
年画
漫画
中国古代建筑
中华园林



琵琶


三弦
二胡


京剧
相  声
十三  体育
足球
健身球
投壶
击鞠
游泳
拔河
打猎
武术
摔跤
剑术
少林拳
太极拳
形意拳
八卦掌
南拳
围棋
象棋
麻将
十四  民俗
元旦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泼水节
那达慕大会
头衣
衣裳
鞋袜
旗袍
中山装
八大菜系
饺子
馒头
油条
“狗不理”包子
汤  圆
涮羊肉


舞狮
舞龙灯
秋千
金华斗牛
斗鸡
斗一蟋蟀
斗百草
风筝
贴春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