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洋史:插图珍藏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39224
  • 作      者:
    陈衡哲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西洋史》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新文学运动第一位女作家、著名史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1924年出版后至今,先后再版、重印了许多次,是中国人了解欧洲历史的最好读本之一。
  陈衡哲从美国学习西洋史归来后,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历史教授。不久即接受商务印书馆王云五的约请,撰写了这部脍炙人口的《西洋史》。
  作为以莎菲笔名创作过《小雨点》等小说名作的文学家,《西洋史》的文笔非常精彩、精致,在今天这个风靡快餐图书的年代,弥足珍贵。
  陈衡哲女士的《西洋史》是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著作。在史料方面她不能不倚赖西洋史家的供给。但在叙述与解释方面,她确然作了一番精心结构的工夫。这部书可以说是中国治西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第一部《西洋史》。在这一方面说,此书也是一部开山的作品。
  这样综合的,有断制的叙述,可以看见作者的见解与天才。历史要这样做,方才有趣味,方才有精彩。
  此书是一部很用气力的著述。它的长处在用公平的眼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西洋的史实。
  —— 胡  适  ( 写于一九二六年 )
  《西洋史》一出版就得到了胡适的高度评价。因为对象是青年学生,所以不能以大学教授的口吻为之。书写得很耐心,又不故意降低标准,就是专业人员来读,也是很好的读本。
  我读陈衡哲的文字,一是觉得诚,没有伪态的东西,叙述语体被真挚的情感所缠绕;二是把复杂的材料消化成简约的存在,用的是自己的眼光和美学意识。像一部五光十色的历史图案,诱人的地方实可举出很多。三呢,看不到学院派的匠气,一切本于心地的感受,且以文学家的笔触为之,那是大有意义的。作者描述战争时,往往一笔带过,不太愿意于此驻足,也许以为是太残酷了吧。但涉猎到文学艺术时,则津津乐道。西洋的历史是一部苦楚的记忆,作者在穿越这些记忆的时候,把沉重的东西和飘逸的存在都放到了历史的静观中。
  我印象深的是她对法国大革命的描述,既肯定了其必然的一面,又对其间的流氓者的暴动给以揭示,跳动的笔调里显示了那场革命的复杂性。书中对历史的流血的慨叹,以及暴力运动的无奈,也是可感受一二的。那里隐含着二十年代中国知识阶层的一种历史哲学的色彩。中国当时自由主义文人,都有一点这样的痕迹
  胡适与陈衡哲一家的友谊是深切的。关于他们间的故事,早有热心人做了诸多的勾勒。在《一部开山的作品》(本书附录)里,胡适高度评价了《西洋史》的和平主义的态度。在此部书里,西方学者宗教的狂热和民族主义的东西消失了。其间散发的是美丽的精神之光。材料虽是借鉴了洋人的东西,而组织的方法和见解则是中国的。
  ——孙  郁
展开
作者简介
  陈衡哲(1890年-1976)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取第一批清华庚款留美女生,在美国专修西洋历史。1920年回国,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教授。1925年起出版《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等历史著作。
  新文学运动史上第一位女性作家。以“莎菲”笔名进行文学创作,著有《小雨点》、《衡哲散文集》等。
  本书原名为《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西洋史》,于1924、1926年陆续出版,先后印行多次,影响巨大。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上册与下册一样,都是在枪声炮影中得来的——前者作于内战的四川,后者作于齐卢战争时的南京。初不料到在那样情形之下所作成的书,尚能得到如许的读者,以致在三年之内,使它有印至六版的荣宠,这是作者应该对于本书的读者表示谢忱的。
  为求答谢一般读者起见,作者遂以数月的工夫,将上册全书重行校改。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章目的重排,一是近事的加入。
  本书章目的长短,在原版中太不一致了,所以现在一律重新排过。这事初看上去,似乎仅是一个属于机械的问题,但在实际上却大大不然。因为一书的章节,是各有各的意义,各有各的个性的;我们决不能为求整齐的缘故,去把史迹的个性牺牲,或把史流的衔续截断。所以在我将本书的章目重排之前,我曾将其中史迹的价值,重新估过,并曾以一个更为适当的解释,给予那些史迹间的相互关系。这件工作在中古史中,尤为明显。读者但须将本版和原版相较一下,便能明白了。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陈衡哲可以说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最早的作家之一,她享有的地位甚至比她在史学研究上的地位要高。有了这种认识,就很容易理解她的《西洋史》教科书在语言风格上叙述的精彩性、强烈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了。

  比如陈衡哲在叙述欧洲中古社会的宗教束缚时,这样描述:

  “总而言之,亘中古之世,宗教不啻是欧洲人生的唯一元素。他如天罗地网一样,任你高非深蹈,出生入死,终休想逃出他的范围来”。

  在叙述欧洲宗教革命时这样写到,

  “所以宗教革命的意义,不啻便是这个拆城毁壁的事业。国王欲取回本来属于他们的城砖屋瓦,人民要挥走那般如狼似虎的守卒,信徒又要看一看那光华久藏的明珠(笔者注:基督教教义)。于是一声高呼,群众立集,虽各怀各的目的,但他们的摩拳擦掌,却是一致的。他们的共同目的,乃是在拆毁这个巨堡。因此之固,宗教革命的范围便如是其广大,位置便如是其重要,影响便如是其深远了”。

  这样的叙事特征贯穿《西洋史》全书,以致胡适赞扬她“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着文艺气息”。

  不仅语言平实、浅显,而且这些历史教科书多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样更拉近了同读者的距离。对此,顾颉刚先生说:“公民所应有的知识全都要用文学的技巧灌输到不甚受教育的民众心中,使得他们可以身体力行。”心系民众,走进大众,前辈学者的这种风骨,值得我们继承。

  何成刚、陈亚东

  ——《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
展开
目录
推荐序
六版序
上册
原序
例言
导言
第一编 上古史
第一章 先史时代
第二章 埃及古文化
第三章 西亚古文化
第四章 希腊历史的背景
第五章 希腊古文化
第六章 罗马古文化
结论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七章 蛮族入寇时代
第八章 封建时代
第九章 近代列国的成立
第十章 中古文化的回顾
结论
下册
例言
著者启事
第三编 近世史
第一章 文艺复兴
第二章 列国新形势
第三章 宗教革命前的欧洲
第四章 宗教革命 附宗教改革
第五章 地理上的大发现及殖民地的竞争
第六章 列强政局的开始
第七章 法国革命
第八章 自拿破仑至梅特涅
第九章 一八四八年后的欧洲
附录
附录一 一部开山的作品
附录二 我幼时求学的经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