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9,1933~2004)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评论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名噪一时,被认为是最引人注目、最有争议的“新知识分子”,她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1993年她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桑塔格于1933年1月16日生于纽约。她5岁时,做皮毛生意的父亲在中国天津去世。桑塔格的父母都是犹太移民的后裔,但桑塔格的成长过程并未遵循犹太人的模式,而是跟随她爱尔兰的保姆去做弥撒,只接触到了罗马天主教。她在父亲死后不久就得了哮喘病,于是母亲决定带她去一个气候较温和的地方居住,她们先是搬到了迈阿密,最后定居在亚利桑纳州的图森市。当时苏珊6岁,由于读书广博杂多,插班到了三年级。图森环境的枯燥乏味使她一头扎进书本里,开始形成自闭的性格。最早对桑塔格产生影响的作家有特休恩、雨果、哈利伯顿、艾伦?坡等。
1945年,桑塔格的母亲与一位空军军官内森?桑塔格结婚。1946年,全家搬到加州。1949年,16岁的桑塔格进入以开设西方经典课程而著称的芝加哥大学,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本科学业。芝加哥大学当时强调的是文本细读传统,因此桑塔格必须熟读西方文学和哲学的经典文本,努力解读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思想与作品。这一影响在桑塔格后来的论文集《在土星下》中极为突出地显露出来。次年,桑塔格旁听年轻的社会学教授菲利普?里夫的课,两人一见钟情,10天后便结为夫妇,当时桑塔格只有17岁,里夫28岁。婚后,她与里夫合作完成了后者正在撰写的学术专著《弗洛伊德:道德家的思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