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3 对比语言学的方法及目标
当今语言学研究正从语言内部去描述语言转向从语言外部去解释语言,正从说明语言是什么样子转向解释语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正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学科对语言系统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本书的研究方法如下。
1)对比分析方法。吕叔湘先生说:“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语言也是这样,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吕叔湘,1977)。”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加深对英汉语篇连贯的认识。
2)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力图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解释,做到描写与解释并重,形式与意义并重。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只有对语言形式的充分描写才能做出比较充分而恰当的解释。我们力求在对语言形式描写的基础上,从当代语言学中吸取了一些新的语言理论,如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认知语用推理、思维心理、复合空间理论、构式语法等理论视角,以通过它们来对语篇连贯进行描述和解释。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我们在进行形式描述、理论解释等的基础上,对英汉语篇连贯的模式进行定性研究,同时适当地进行定量分析,以支持我们的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式。
4)学科交叉方法。当前语言研究的另一个总趋势就是跨学科交叉研究。认知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新的热点,认知语言学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以往对连贯的研究主要局限在语篇分析、功能语言学的范围内,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连贯的论著、文章不多。本书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语篇连贯机制进行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以期对连贯的研究有所深化、有所突破。这是谇贯研究的新视角,也是语篇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
语言观问题是语言研究的最基本、最初始问题,决定了语言研究的方向。基于对比语言学的哲学基础——语言世界观、基于对四种语言观的客观分析、基于20世纪中国语言学研究的经验和教训、基于语言世界观的语言新定义,潘文国教授(2005)论述了对比语言学的学科论——目标与范围、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应用,对比语言学的本质论——对比观与异同观等问题,并提出了他自己的对比语言学的新定义:
对比语言学的再定义:对比语言学是在哲学语言学指导下的一门语言学学科,具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不同层面,旨在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其中的异同特别是相异点,并从人类语言及其精神活动关系的角度进行解释,以推动普通语言学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和理解,促进全人类和谐相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