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交际也是一种交际,所以在对外汉语交际中,也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可能是学生和老师,可能是同学之间,也可能是朋友等等之间的关系。不论是言语的交流或者是非言语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角色和社会关系的协同过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同他人的关系之中,不管你是学生还是老师,是同学还是朋友,都必须按照社会对角色所期望的那样去做,去与人交往,并且要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根据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不同的谈话内容而去遵守不同的规则。如果和这些规则相违背,则会导致交际困难或者交际失败,更甚者会受到冷落、疏远或排斥。
在对外汉语交际中,不同的文化对交际的影响非常明显,被认为是恰当的、合情合理的行为的标准因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社会角色是社会活动的必要的社会形式和个人行为方式,它必然带有社会评价的痕迹,即社会的认可和赞同或不认可、不赞同。被某一文化所认可所赞同的角色和行为,在他文化中可能是不被认可和赞同的,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贾玉新在他的《跨文化交际学》中根据西方学者的观点认为,“角色关系因文化而异这一现象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正式和非正式程度、个人化程度和允许偏离理想角色行为的程度”。
角色关系在正式和非正式方面的差异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造成误解,从而产生心理距离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例如,西方人认为以同一种态度、平等地对待任何人是对人坦诚、尊重和友好的表现,但汉文化中则可能因地位、权势不同而要求谦让和谦卑的礼貌。
一般来说,不同社会中的人们在角色关系中都会带有很强的个人化表现。在汉文化环境中,人们习惯于“把个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当作一个整体,对自己和别人总是会作出整体估价。有的人不论与谁交往,总习惯把自己和对方当作有理智、有感情的完整的人,其次才从对方的角色考虑”。这种人在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中被称为处于“强交际环境”中的人;西方人则“往往把对方和其所处的环境分开,把个人的角色行为和其所具有的感情分开对待,他们习惯以自己或有关人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对其的期望为依据而很少考虑情感因素,因此他们对客观事物或人的行为态度倾向于非个人化或个人化程度较低”,这在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中被称为处于“弱交际环境”中的人。处于“弱交际环境”中的人在汉文化环境中会表现得过渡追求效率,显得冷漠;在汉文化环境中比较受欢迎的是处于“强交际环境”中的人。了解了这一汉文化特有的角色特点,对顺利而有效地进行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