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的位序变换:「形容词D±点儿」状补换位专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132113
  • 作      者:
    张平著
  • 出 版 社 :
    湖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平,女,湖南常德人,1975年出生。2004年获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形容词+点儿”的状补换位是汉语位序变换中的一种。本书采用历时与现时相结合,句法、语义与语用相结合的多维立体研究方法,分析“形容词+点儿”居状位、居补位,以及状补换位的种种特点和限制条件,探讨支撑状补换位的原因与机制,构拟状补换位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其历时来源和方言的相关表达,思考汉语语序类型的有关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描述非伴随性名词的形容词与可以使受事的性质向相反方向发展的动词
  所谓非伴随性名词,它指称的对象在动作行为进行前就已经存在,并不需要伴随着动作行为的进行而产生。它与前面说的伴随性名词相对应。反映到语义层面上,非伴随性名词表示的往往是动作行为的受事。
  所谓可以使受事的性质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展的动词,指的是既能使受事表现出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如“大”),又能表现出与形容词表示的性状相反的性状(如“小”)的动词。
  调查表明,描写非伴随性名词的形容词要进入“形容词+点儿+动词”结构,必须与可以使受事的性质向两个相反方向发展的动词同现。下面,我们从动词能否对受事的性质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这一角度详细分析形容词与动词的相互选择。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 言
第一节 解题/1
第二节 研究现象、现状和目标/3
第二章 “形容词+点儿”
第一节 “形容词+点儿”的句法语义功能及成因/9
第二节 “形容词+点儿”中形容词的限制条件/24
第三节 “形容词+点儿”的变体/33
第四节小结/37
第三章 “形容词+点儿+动词”
第一节 “形容词+点儿+动词”的性质/40
第二节 “形容词+点儿+动词”的意义及组织信息的方式/60
第三节 “形容词+点儿+动词”中的形容词和动词/77
第四节 “形容词+点儿+动词”中“点儿”的句法、语用功能与“形容词+点儿+动词”的动态语义取值/98
第五节 “快点儿+动词”与“慢点儿+动词”/107
第六节小结/116
第四章 “动词+形容词+点儿”
第一节 “动词+形容词+点儿”的性质/118
第二节 “动词+形容词+点儿”的结构意义和组织信息的方式/125
第三节 “动词+形容词+点儿”中动词与“形容词+点儿”的相互选择/138
第四节 “动词+形容词+点儿”中“点儿”的句法、语用功能与“动词+形容词+点儿”的动态语义取值/152
第五节 “动词+形容词+点儿”与“动词+得+形容词+点儿”/158
第六节 小结/162
第五章 “形容词+点儿”的状补换位
第一节 “形容词+点儿”状补换位的表现/166
第二节 基本语义发生变化的状补换位/169
第三节 基本语义不发生变化的状补换位/176
第四节 动词性成分音节数目对状补换位的影响189
第五节 状补换位的原因与机制/196
第六节 状补换位的实现过程/204
第七节 小结/213
第六章 “形容词+点儿”状补换位的古一方视角及其对汉语语序类型的启示
第一节 “形容词+点儿”与动词组配形式的历时来源及成因/217
第二节 汉语方言中的相关现象/239
第三节 “形容词+点儿”状补换位对汉语语序类型的启示/248
第七章 相关结构的比较
第一节 “形容词+点儿+动词”、“动词+形容词+点儿”与“形容词+点儿”的比较/254
第二节 “形容词+点儿+动词”与“形容词+动词”的比较/258
第三节 “动词+形容词+点儿”与“动词+形容词”的比较/267
第四节 小结/271
结 语
参考文献
引用语来源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