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守护语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66267
  • 作      者:
    金文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志学”怎能称“晚年”?“鬓毛衰”的“衰”不宜读cuī?“何首乌”是怎样得名的?也说《天方夜谭》为何用“谭”?诸葛亮跟莱阳搭什么界?乾隆是历史上第二个实行内禅的皇帝吗?孔门两弟子,如何成四人?……《守护语林》收入关于语言文字的文章近80篇,言之有物,见解独到,材料详尽,分析透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瓢饮”还是“壶浆”?“仁者乐山”的“乐”究竟该怎么读?王濬何曾下扬州?“上海”何由称“海上”?“炎黄子孙”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何首乌让头发变黑还是变白?……本书为“世纪论语丛书”中的一本,由“ 啄木声声”、“词语探源”、“文史杂考”、“争鸣求是”四部分近80篇短文组成。
展开
作者简介
    金文明,编审。上海市人。1936年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汉语大词典》编委、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1996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现任上海新闻出版局特聘图书质量检查组审读专家、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咬文嚼字》月刊编委。 早年酷爱古典诗词,曾师从著名词学前辈胡云翼先生,终身服膺其严禁治学的精神。中年转攻《春秋左氏传》,兼及音韵训诂之学,于清代朴学中高邮王氏父子、桐城马瑞辰、瑞安孙诒让诸家尤致意焉。现代文学则散文、话剧、传记、诗歌、小说无所不窥,尤喜关系民瘼、切中时弊之杂文,近贤佳作,讽诵殆遍,独推鲁迅先生为第一圣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主要著述有《金石录校证》、《语林拾得》、《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中差错百例老辨》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德国语言学家史莱赫尔说,语言是一棵大树。他认为语言是有自己的生命的。我国散文家秦牧先生则把语言比喻为一座森林,生机勃发,气象万千。他在脍炙人口的《艺海拾贝》之后,又写出了一本语言随笔:《语林采英》。金文明先生看来是认同这些比喻的,他把自己的新作命名为“守护语林”。不过,第一次见到这四个字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它留给我的印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这个词便是:悲壮。<br>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经出现过三次语言文字混乱现象。第一次是在建国初期,大量工农干部走上政治舞台,但他们毕竟没有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语文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容忍的混乱现象”。为此,《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第二次是在十年动乱期间,语文生活随着政治生活一起出现了激烈的动荡,“中华民族一些美好的语言传统遭到了破坏与践踏”:文字书写不讲规范,语言暴力横行无忌。直到“文革”结束以后,语言的“伤痕”才逐渐愈合。现在,我们正处于第三次语文混乱之中,这是一次长时间的、大面积的混乱:错别字泛滥成灾,语言使用随心所欲,语言的“游戏规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着“昨夜西风凋碧树”留下的一地狼藉,金文明先生发出了内心的呼喊:守护语林!这该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它表现的是一种文化的良知,承担的是一种历史的责任。这四个字是庄严的承诺,每一个字都力重千钧。<br>    金先生是一位勇者,更是一位智者。他的大勇是建筑在大智的基础上的。他曾经做过老师,以后的几十年则以编辑为业。要欣赏荷马,必须把自己提高到荷马的高度;同样,编辑要驾驭书稿,也要具备和作者对话的能力。金先生正是这样一位称职的编辑。他把每一次的审稿实践都当作是一个研究过程。为了准确地判断书稿,他钻研了训诂学、音韵学、版本目录学,以及职官典章、舆地方志、金石碑刻等有关的知识,成了一位典型的学者型的编辑。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金先生不仅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而且有严谨的编辑态度。当他偶然听到一位专家批评某编辑不知道元遗山就是元好问时,立即引以为戒,精心搜集资料,编制了一份《唐宋作家姓名字号生卒年表》,供自己审稿时查检使用。此表长达2.5米,唐宋名家悉数搜罗在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因为付出了这样的心血,金先生对书稿能作高屋建瓴的把握,对其中的语言文字差错,特别是文史知识差错,具有特殊的职业敏感。现在,上海正在筹建出版博物馆,我想在此郑重建议,金先生制作的这张表,可作为藏品收入。此表不仅展示了金文明个人的编辑态度,更折射出一代出版人的文化精神。<br>    我曾经想,以金先生的学术功底,如果在大学里任教,那肯定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他的货真价实的学问,会让那些空头大师汗颜;如果在研究所里做学问,那肯定是著作等身的知名学者,凭借他的钻研精神和文化眼光,一定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金先生在业余时间完成的《金石录校正》《中华古汉语字典》,已足以证明他在学术上的开拓能力。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学养深厚的专家,却是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地做着编辑工作。不少大型文化工程如《辞海》《汉语大词典》等,都有金先生付出的心血。这是中国出版的幸事,也是中国文化的幸事。有了包括金先生在内的一批编辑高手,中国出版写下了新的辉煌的篇章。今天,金先生又以极大的热忱,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了一位真诚的语林守护者。收入本书的文章,也许只是一字一词的探讨,但言之有物,见解独到,材料详尽,分析透彻。没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很难达到这种境界。随着语林守护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第三次语文混乱,一定能早日结束。<br>    文化需要延续,语林需要守护。在读完本书以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向金文明先生致敬!
展开
目录
序言<br>啄木声声<br>辨词析义<br>是“瓢饮”还是“壶浆”?<br>谈“鸡口牛后”<br>“志学”怎能称“晚年”?<br>说“臭”字<br>“供璧”应作“拱璧”<br>“碧落黄泉”是什么意思?<br>“致仁”不是获得官职<br>今日又见“白肚皮”<br>莫名奇妙的怪词<br>“籍籍”“无名”拉郎配<br>让人糊涂的“陬尔”<br>“如聆謦欬”是什么意思?<br>辨音正读<br>“仁者乐山”的“乐”究竟该怎么读?<br>“鸟人”“鸟事”的“鸟”不读niǎo<br>“陈寅恪”的“恪”应当怎么读?<br>“王莘”的“莘”该读什么音?<br>“嬷嬷”为什么读作mómo?<br>“鬓毛衰”的“衰”不宜读cuī<br>《永遇乐》的“乐”读yuè吗?<br>“种”作姓时怎么读?<br>引书纠错<br>引用古人诗文,不能张冠李戴<br>孔子这句话应当怎么理解?<br>王濬何曾下扬州<br>东关西关何事何时<br>“太史”和“太子”,不是一码事<br>词语探源<br>不要给俗语乱编出典<br>——读潘启雯《“乱七八糟”的来历》<br>“狼狈”二源试探<br>“首当其冲”的释义和语源考辨<br>关于“黄猫黑猫”<br>“上海”何由称“海上”?<br>从“射柳”到“穿杨”<br>“韦编三绝”一枝独秀小考<br>说“侃”<br>从“深更半夜”谈起<br>“名副其实”和“名符其实”<br>“何首乌”是怎样得名的?<br>“守望相助”的新生<br>也谈“寿比南山”的由来<br>再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br>“炎黄子孙”的说法是怎么来的?<br>文史杂考<br>“执著”还是“执着”?<br>“触詟”应是“触龙”<br>标点本《史记》中的一个错字?<br>也说《天方夜谭》为何用“谭”<br>“丘”与“丘”“邱”之辨<br>唐朝为何一度以“载”代“年”?<br>如何辨别戍戌戊<br>古代帝王的谥号<br>“毛之将附”和《四书改错》<br>县名“爱辉”今何在?<br>夔是坏人吗?<br>《醉翁亭记》“射者中”解<br>试释《桃花源记》的一个疑点<br>朱自清记错一个人<br>“歌器”是什么东西?<br>谁说只有三足鼎<br>何首乌让头发变黑还是变白?<br>苏轼生在公元哪一年?<br>诸葛亮跟莱阳搭什么界?<br>张冠李戴说“三川”<br>孟子的母亲姓“倪”吗?<br>王磐何曾注《通鉴》<br>陕西状元知多少<br>孔子卒年·布雷顿森林会议<br>“大文化思考”不能离开基本的史实——关于孟效所处的年代<br>西汉国史馆里能看到甲骨文吗?<br>王妹妹何来李哥哥?<br>秦二世是被李斯杀掉的吗?<br>乾隆是历史上第二个实行内禅的皇帝吗?<br>孔门两弟子,如何成四人?<br>羊祜怎么成了汉、晋两朝的宰相?<br>雷峰塔异名小考<br>对新编历史人名大词典的一点建议<br>争鸣求是<br>白璧微瑕说《管锥》——谈《管锥编》<br>也谈“左券”和“右券”<br>“剑及履及”不能用吗?<br>“芾”字的读音<br>“痛心疾首”再辨<br>也说“终于”<br>“籁”在古代可以指声音<br>由“宁馨”“落霞”的解释引起的讨论<br>关于香港咬文嚼字前辈容若先生的论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