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陈鹤琴教学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37005
  • 作      者:
    张毅龙主编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幼稚园这种教育机关,在中国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既然来创办这件事,就应当先自己问一问,用一种什幺目标,怎幺来办。倘是一些主张都没有,仍旧像中国初办教育时候,今日抄袭日本,明日抄袭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幺好的教育来。
展开
内容介绍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在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给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被称为“东方的福禄倍尔”,“和陶行知一样,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大潮中站在历史前沿的大教育家”。有日本学者曾说,“中国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可以视为现代的‘活教育’,‘素质教育’所欲克服的‘应试教育’正是陈鹤琴在半个多世纪前所指出的‘死教育”’,“可以预测:陈鹤琴所提倡的‘活教育’是超越时代、国籍得以留存的思想”。譬如他明确提出的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并指出“现代中国人”应具备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有服务精神等五个方面的条件。陈鹤琴先生还针对幼儿教育问题指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使他们关于体、德、智都从小好好儿学起。”这对于我们今天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恒久的指导作用。又譬如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自然、社会为中心,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来组织和选择教学资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并在课程设置上将健康活动和社会活动、科学活动、文艺活动、语文活动等五种教育活动(即“五指活动”)有机整合,形成独具风格的“整个教学法”。这与《纲要》所提倡的五个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譬如陈鹤琴先生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方法论,从考虑教师“怎样教”转向研究幼儿“怎样学”,变教师强制幼儿学为激发幼儿主动学,强调开展以幼儿的主动活动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并有机地整合,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自操作、自由探索的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各种有趣的游戏和自主活动中动手动脑,培养其独立、自主及探索精神,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及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研究陈鹤琴教学法,系统总结提炼陈鹤琴的教学法思想,并将其应用推广于幼儿园教学法实践,可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可操作的幼儿园教学法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当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由此可见,陈鹤琴超越了教育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偏执,将社会改造与个人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实践活动,以个人发展为中介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br>    (二)复兴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br>    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习惯于传统农业文明的中国社会未能紧随时代变化而进行实质性变革,以致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与民主时代的到来,如何结合社会历史变革,准确地把握这一时代精神并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探索,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位有识之士和教育家的共同心愿。虽然陈鹤琴没有选择革命的手段去实施社会变革,而是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它对20世纪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诚如有的研究者所言:“救国与社会改革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要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必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同时革故鼎新互相协调有所作为。”①<br>    评判一个教育家是否进步,可以看他是否抓住了时代精神而锐意于教育改革和进取,是否能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地追求崇高的政治信念和人生理想。毋庸置疑,陈鹤琴是符合这个评判标准的。他的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对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和中国化的执著追求。观其一生,陈鹤琴都在除旧布新,破除传统的“死教育”,创造前进的、充满生机的“新教育”。陈鹤琴的中国化“新教育”有许多特点,但最大的特点即是为了培养能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中国人”,他们是一大批既有世界眼光,具备20世纪科学和民主精神;又能体察民族危难,具备各种真实本领的时代弄潮儿。
展开
目录
导言<br>第一章 陈鹤琴教学法的内涵、结构及其特色研究<br>第一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影响<br>一、陈鹤琴教学法的内涵<br>二、陈鹤琴教学法的影响<br>第二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体系结构分析<br>一、陈鹤琴教学法的生活本质<br>二、陈鹤琴教学法的“做人”目的<br>三、陈鹤琴教学法的整合课程<br>四、陈鹤琴教学法的多元模式<br>五、陈鹤琴教学法的四步过程<br>六、陈鹤琴教学法的原则体系<br>七、陈鹤琴教学法的操作方法<br>八、陈鹤琴教学法的互动师生关系<br>第三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特色<br>一、陈鹤琴教学法的本土化特色<br>二、陈鹤琴教学法的现代化特色<br>三、陈鹤琴教学法的科学化特色<br>四、陈鹤琴教学法的国际化特色<br>五、陈鹤琴教学法的操作化特色<br><br>第二章 陈鹤琴教学法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br>第一节 陈鹤琴教学法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br>一、新教育理论对传统教育弊端的强烈讨伐和冲击<br>二、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化、本土化教育实验<br>三、中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br>四、陈鹤琴个人的积累<br>第二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奠基: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全面实验<br>一、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创办<br>二、南京鼓楼幼稚园的教学法实验<br>三、实验申的批判和建树:陈鹤琴教学法思想凸显<br>第三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形成和发展:江西幼师、上海幼专的实践<br>一、江西实验幼师的创办<br>二、江西实验幼师的教学法实验<br><br>第三章 陈鹤琴教学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br>第一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理论基础<br>一、哲学基础<br>二、心理学基础<br>三、社会学基础<br>四、教育学基础<br>第二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价值取向<br>一、陈鹤琴教学法蕴涵的价值取向<br>二、陈鹤琴教学法价值取向的解读<br>三、陈鹤琴教学法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br>第三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目标定位<br>一、陈鹤琴教学法教育目标体系的形成<br>二、陈鹤琴教学法教育目标解读<br>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教学法教育目标的发展<br><br>第四章 陈鹤琴教学法比较研究<br>第一节 陈鹤琴教学法与蒙台梭利教学法比较<br>一、理论与实践来源比较<br>二、内容模式比较<br>三、特色及影响比较<br>第二节 陈鹤琴教学法与瑞吉欧教育体系比较<br>一、基本观点的分析与比较<br>二、课程模式的分析与比较<br>三、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分析与比较<br>四、几点启示<br><br>第五章 陈鹤琴教学法之课程论与我国学前课程改革(上)<br>第一节 陈鹤琴教学法之课程设计原则与园本课程开发<br>一、民族性原则<br>二、儿童性原則<br>三、发展性原則<br>四、整体性原则<br>五、弹性化原则<br>六、生活性原则<br>第二节 课程中心制及其对我国学前课程改革的启示<br>一、“五指活动”的课程结构及其对设计者的要求<br>二、课程中心制的理念及现实意义<br>三、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三个基本阶段<br><br>第六章 陈鹤琴教学法之课程论与我国学前课程改革(下)<br>第一节 中心活动的要素<br>一、讨论与交流<br>二、实物观察和实地考察<br>三、表达与表现<br>第二节 中心活动的组织<br>一、“整个教学法”<br>二、小团体教学<br>三、游戏化教学<br>四、师幼合作与互动<br>第三节 课程实施的资源和环境<br>一、课程实施的资源<br>二、课程实施的环境<br><br>第七章 陈鹤琴教学法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研究<br>第一节 陈鹤琴教学法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研究<br>一、陈鹤琴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br>二、陈鹤琴教学法幼儿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br>三、陈鹤琴教学法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策略<br>第二节 陈鹤琴教学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br>一、研究目标、内容和过程<br>二、研究效果及分析<br>附录1:幼儿园科学教育总目标及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目标<br>附录2:幼儿园各年龄班科学教育内容<br>附录3:幼儿园科学活动案例<br>第三节 陈鹤琴教学法玩教具的开发和应用研究<br>一、问题的提出<br>二、理论依据<br>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br>四、研究成果<br>五、讨论与建议<br>附录1: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情况调查表<br>附录2:幼儿园玩教具应用情况记录表<br>第四节 陈鹤琴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价值研究<br>一、研究目的、内容、理论依据与方法<br>二、研究调查结果及分析<br>三、研究结论<br>附录1:幼儿教育工作者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了解情况调查问卷<br>附录2:陈鹤琴教学法在幼儿园实践运用的访谈提纲<br>第五节 陈鹤琴教学法推广、运用保障机制研究<br>一、背景分析<br>二、几点思考<br>三、保障机制<br>四、推广运用<br>附录1:幼儿园玩教具配备参考目录<br>附录2:幼儿园玩教具经典示例<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