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课题来源于笔者长期的教学、学术研究以及从事预算会计实际工作的积累。书中研究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指我国目前的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即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是我国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预算会计是与企业会计相对称的一大会计领域,由于多种原因,学术界对其研究相对薄弱。OECD国家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方面领先于世界,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1998年的预算会计改革,给预算会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国家越来越重视预算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问题。这使得笔者选择“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课题更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本课题对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公共经济学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2. 会计基本理论是会计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会计理论,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等,类似于国外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会计理论需要确定逻辑起点,国内外对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研究形成了多种观点,但笔者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3. 我国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核算、反映、监督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专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是借鉴美国的经验引进的名称,是对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专业会计。政府会计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政府业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在各国还有不同的称谓和含义。笔者构筑的我国会计体系认为,我国会计按照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不同,分为企业会计(营利组织会计)和预算会计(广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 )。广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狭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合并而成;狭义的非营利组织会计进一步分为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和民营事业单位会计。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正是本书的研究对象,民营事业单位会计(民营非营利组织会计)将是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代表性的学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不够重视。笔者以为,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两大派别尽管有些分歧,但其实质是基本相同的。我国的会计目标应该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双重会计目标的统一。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从不同层面上对会计目标的表述。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划分会计目标的不同层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计目标的内含涵。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来解除受托责任,而解除受托责任要进行决策,是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的统一,这样最终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具体目标体现在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以及如何提供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上。会计目标与时俱进,其具体内容是动态变化的。但是,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理念是固定不变的,这由目标的特殊功能所决定。
5. 我国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中外著名会计学家对会计假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会计基本假设的设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空观,政治经济学货币、价值理论在会计中的具体应用。非营利组织会计仍然遵从上述四个基本假设,但是又有新的含义。
任何一个国有非营利组织都是一个会计主体。基金也可看作是会计主体。
我国的国有非营利组织,持续经营假设更具有真实性,会计分期可采用双轨制,即历年制和跨年制并行。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仍然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但与企业会计相比,记账本位币较单一。非营利组织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更具稳定性。
6. 我国目前有十三条会计原则,会计原则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以为,研究会计原则的重大意义体现在“新三个代表”上。会计原则存在层次性。根据战略、战术思想,会计原则设计为战略性会计原则和战术性会计原则。考虑到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因此在设计战术性会计原则时,也设计为战术性会计核算原则和战术性会计监督原则两部分。会计原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是共存的。应积极构筑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是我国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
7. 会计原则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原则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所以,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原则基本遵循前述已构筑的会计原则,但受托责任原则比企业会计中的该原则更加重要。增加专款专用原则,以体现非营利组织资财提供者的意愿。国际公立单位会计准则提出四个会计信息主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以借鉴用来构筑我国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8.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两种典型的会计基础,除此之外还存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目前,我国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OECD国家会计基础改革的经验以及公共产品理论告诉我们,我国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础应该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换。转换时应该遵从谨慎性等原则。
9. 世界各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要素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大同小异。会计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会计要素的分类具有次序性。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结余” 要素。收入是非营利组织会计最为重要的会计要素,其次是支出,净资产相对不重要。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确认没有严格的定义。笔者以为,会计确认应符合四条基本标准:符合定义、可计量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的前提下予以确认。其中,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目前存在五种较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应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国有非营利组织应积极引入企业经营的理念,积极建立折旧基金制度或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修购基金制度,以便准确地计量成本、资产的价值与耗费。
10.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表现形式。财务报告只是披露的手段之一,财务报告连同其他的报告形式构成完整的会计披露。传统的财务会计通过财务报表来披露财务信息,即表内披露。表内披露的信息最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表外披露是指在财务报表之外披露会计信息,它主要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来完成,是表内披露的必要补充。在表外信息披露方面,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以便对表外信息加以规范。我国目前基本通过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提供表外披露,但是内容还不够丰富。财务情况说明书可以根据编制的时期不同而详略有别。披露的信息必须遵循可靠性、相关性等标准,积极鼓励自愿披露。就企业来讲,财务状况变动表与现金流量表应该共存,因为它们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披露信息还存在局限性: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完整,表外信息反映不够充分,财务分析不够完善。应重新设计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模式,增加现金流量表,修正资产负债表,加强表外信息披露,重视财务情况说明书和适当增加财务分析指标等。
11. 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重心在会计协调。会计国际化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协调。我国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预算会计作为与企业会计相对称的会计分支,在国际化进程方面远不及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国际化是完全可行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是预算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国际化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即初步的国际化、深化的国际化、统一的国际化。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不可消除性使得全球统一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标准可望而不可即。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化最根本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非营利组织会计实施国际化,首先要树立学习的观念,建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组织好制定会计准则的人力资源。非营利组织会计实施国际化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