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1395
  • 作      者:
    王世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是王世军教授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增补而成的新著。作者通过全面细致梳理、评述关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主张,提出了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新框架。作者通过将生产优势函数、交易效率函数和需求优势函数的结合,构建了其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模型,并结合完全分工与不完全分工、异质产品与同质产品、内生与外生等各种情况,将多种要素或影响因素融人同一研究框架内,得出作者自己关于贸易基础、分工优势及贸易结构的看法;作者根据其理论模型设计了相关测度指标体系,对综合比较优势进行实证检验,并且,应用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和浙江产业集群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这是一本尝试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改造、扩展并运用于当代国际贸易现实分析的论著,是近年来学界关于比较优势问题研究的一种创新思路。
展开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内涵界定与基本理论范畴
1.3.1 优势、分工和综合优势
1.3.2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
1.3.3 生产优势与函数、需求优势与函数和交易优势与函数
1.3.4 比较优势理论分类
1.3.5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
1.4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创新观点
1.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书的创新和主要观点
1.5 结构安排

2 比较优势理论的学术渊源和评述
2.1 不同比较优势学派的优势思想的评述
2.1.1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评述
2.1.2 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思想的评述
2.1.3 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的评述
2.1.4 新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思想的评述
2.1.5 新兴古典学派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2.2 比较优势理论与其他优势理论的争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与后发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
2.3.1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2.3.2 比较优势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定量分析
2.4 小结

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数理模型
3.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界定
3.1.1 综合比较优势的内涵
3.1.2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3.2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3.2.1 不同学派比较优势理论假设的对比分析
3.2.2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3.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相关参数和优势函数
3.3.1 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的相关参数及界定
3.3.2 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的生产、交易和需求优势函数
3.3.3 异质产品和差异性产品的假设和函数
3.4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模型和贸易结构
3.4.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一般模型
3.4.2 不同贸易结构的综合比较优势模型
3.5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模型的分工优势和贸易基础
3.5.1 参与主体的生产优势
3.5.2 参与主体的交易优势
3.5.3 参与主体的需求优势
3.6 基于不同优势的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3.6.1 内生综合比较优势模型
3.6.2 外生综合比较优势模型
3.6.3 外生与内生共存的综合比较优势模型
3.6.4 差异性产品的不完全分工综合比较优势模型
3.7 小结
附录3-1 技术差异内生综合比较优势模型中的效用计算
附录3-2 要素差异外生综合比较优势模型中的产量最大化

4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价值
4.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对其他学派比较优势理论的评析
4.1.1 对亚当·斯密分工和优势理论的评析
4.1.2 对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评析
4.1.3 对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的评析
4.1.4 对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比较优势思想的评析
4.1.5 对新兴古典学派内生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的评析
4.2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模型与其他理论模型的关联
4.2.1 与亚当·斯密绝对优势和内生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关联
4.2.2 与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贸易模型和技术差距模型关联
4.2.3 与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贸易模型的关联
4.2.4 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贸易模型关联
4.2.5 与新兴古典学派的内生分工优势贸易模型关联
4.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现实价值
4.3.1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扩大了比较优势的内涵
4.3.2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整合和扩展了现有的比较优势理论
4.3.3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一种研究比较优势的新框架
4.3.4 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统一了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的模型
4.3.5 综合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统一了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4.3.6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一种测度比较优势的新方法
4.4 小结

5 综合比较优势的源泉、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
5.1 生产优势的源泉、测度指标和方法
5.1.1 生产优势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5.1.2 生产优势的测度指标和方法
5.2 交易优势的源泉、测度指标和方法
5.2.1 交易优势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5.2.2 交易优势的测度指标和方法
5.3 需求优势的源泉、测度指标和方法
5.3.1 需求优势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5.3.2 需求优势的测度指标和方法
5.4 综合比较优势的源泉和指标体系
5.4.1 综合比较优势源泉的三角体系
5.4.2 综合比较优势的指标体系
5.4.3 综合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
5.5 小结

6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检验
6.1 实证研究的内容、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
6.1.1 实证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6.1.2 研究对象和指标选择
6.1.3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6.2 各国综合比较优势的演变和对比分析
6.2.1 各国综合比较优势的演变规律及对比分析
6.2.2 各国综合比较优势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6.3 综合比较优势与出口贸易额、贸易顺差的相关性分析
6.3.1 整体的综合比较优势相关性分析
6.3.2 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
6.4 各国综合比较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6.4.1 各国综合比较优势与出口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6.4.2 各国贸易顺差与生产、交易优势和需求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6.5 中国综合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6.5.1 中国综合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
6.5.2 中国的综合比较优势相关性分析
6.6 小结

7 综合比较优势与中美贸易顺差
7.1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7.1.1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特征
7.1.2 中美贸易面临的困境
7.2 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的主要观点及评析
7.3 中美两国的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顺差的实证分析
7.3.1 中美两国的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顺差的相关性分析
7.3.2 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7.3.3 中美两国贸易顺差与各级优势指标分析
7.4 应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与建议
7.4.1 中美两国应对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达成共识
7.4.2 中美两国尽快解决贸易统计差异所造成的误解
7.4.3 中美两国减少贸易顺差可以采取的对策及评析
7.5 小结

8 综合比较优势与浙江产业集群
8.1 浙江现象与产业集群
8.2 主要产业集群理论的简要评述
8.2.1 韦伯的区位理论与产业集群优势
8.2.2 马歇尔的产业区与产业集群优势
8.2.3 交易费用理论与产业集群优势
8.2.4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与产业集群优势
8.2.5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与产业集群优势
8.2.6 小结
8.3 基于综合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优势理论
8.3.1 产业集群的起源和集聚优势的本质
8.3.2 中小企业的集聚优势模型
8.3.3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大企业生产模式的对比
8.4 浙江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分析
8.4.1 浙江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和特征
8.4.2 浙江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
8.4.3 浙江产业集群的创新与规模扩张
8.5 小结

9 结论和前瞻
附录
附录A 原始数据
附录B 综合比较优势的指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