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一线营销》共分六章二十六篇诊断文章。第一章“诊断一线营销”通过对一线营销典型现象的描述,勾勒出中国一线营销的基本特征,本章是后续诊断的前提,也是准确理解后续各章的基础。
第二章“诊断营销管理”,分别从一线管理、总部管理、费用管理、规划与执行等视角描述了营销管理的典型现象,只有解决了营销管理问题,才能解决一线营销问题。
当一种问题成了共性现象时,问题一定不是出在一线,而是出在管理者中。因此,第三章“诊断营销人”的出现就显得顺理成章了。在“诊断小老板”中,我们给出了一个基本结论:企业做不大并不是员工“太笨蛋”,而是“老板是员工的天花板”。
“找对了经销商,营销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第四章“诊断经销商”仍然是企业内部诊断的延续。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对二批的诊断,而这恰恰是“营销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成功企业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讲,诊断失败或总是做不大的企业比总结优秀企业更有价值。第五章“诊断企业”就是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那些无法纳入框架体系,同时又比较重要的诊断,就统统归入第六章“综合诊断”了,本章的角色就相当于医院的疑难杂症专科。
当把营销中的单个问题归纳为一种现象时,难免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就像流行某种病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得这种病。我们不希望这本书给读者这样的印象:中国本土企业已经病得无可救药。我们同样不希望读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等治好了病再前行。因为中国成长得很好的企业的共同特征就是“带病前进”,在发展中治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