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竞争优势:制度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814053
  • 作      者:
    谢志华著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谢志华,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88年获得北京商学院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1995年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并获得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兼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英国卡迪夫大学、加拿大英皇学院等20余家院所的兼职或客座教授。担任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会计学会等多家学会副会长、理事,并担任多家大型企业顾问。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前从事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运作、出资者财务、预算整合、母子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0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集团公司课题10多项多项研究成果被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用。
展开
内容介绍
    《竞争优势;制度选择》不是仅仅从理论上说明企业改革之路,更为重要的是以理论为指导,提出一整套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
    理论的提出和论证需要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在规范论证和实证分析展开大论战的今天,《竞争优势;制度选择》自然也要涉及这两种研究方法。必须说明的是,无论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可能以实践为基础,也可能背离实践而高谈阔论。所以,需要防止的是经院式的规范分析,以及经院式的实证分析。从最终的检验标准来看,只要两种分析的结果都符合实际,这两种分析方法就都是可取的。在选用分析方法上,我们还不得不考虑分析成本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必要对一个人人应该知道的社会经济现象,运用十分复杂的分析方法去进行论证。《竞争优势;制度选择》最终只想实现一个愿望,那就是证明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两权分离的产权基础下,都必须通过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运行制度才能保证其持续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资本转移的过程中,出资者与受资企业的资本关系会发生变动。按出资者的形式,资本转移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从终极出资者角度而言,资本在国家所有者或不同自然人之间转移,转移意味着资本不退出再生产领域。如果出资者将资本从再生产领域撤走,也就不再与受资企业存在资本关系,这自然不是资本经营。在终极出资者的场合,如果出资者将资本从一个企业转移至另一个企业,可称其为资本经营;如果出资者将资本从企业撤走不再投入再生产领域,因出资者与任何企业都不存在资本关系,他拥有的钱或财物不再是资本,这就不是资本经营。二是从中间出资者或法人出资者的角度而言,资本在不同企业之间转移,这种转移不会使资本退出生产领域,即使在出资企业撤出资本不再投资入到其他企业时,因出资企业本身就是再生产中的一个行为主体,这些撤出的资本仍会在再生产领域运动。这里改变的只是使用的主体,而非不再被再生产领域中的主体所使用。所以,中间出资者或法人出资者本身的撤资行为仍然具有资本经营的性质。
    在自然人企业,自然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也可能要转移其资本。这种转移不仅意味着所有权主体的让渡,也意味着经营权主体的改变。自然人企业两权不分离,改变所有权主体也就是改变经营权主体,存续企业在法律上不再是原企业。自然人企业的资本转移不仅改变了资本关系,也改变了经营关系。或者说,为了获得对企业资产的经营权,另一个自然人才愿意购买资产,并相应取得了所有权。从出售方而言,为了使资本被转移出去,企业的出资者必须将其经营的资产卖出去,这是资本转移的前提,资本关系的改变依赖于经营关系的改变,结果必然加大了资本转移的难度,致使早期的资本经营步履维艰,极不发达。这里必须强调,出资者把企业资本转移出去,一定要成为另一企业的资本,才称为资本经营。
    就法人企业而言,由于两权分离,产生了两个独立的主体即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当出资者将投入企业的资本从一个企业转入另一个企业时,企业的所有权主体被改变,而经营权主体(或法人)则依出资者的性质和资本转移的性质呈现以下特征:①当终极出资者转移其资本时,只是改变企业的出资者的结构或出资比例,而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仍然存续。这时,出资者在产权市场或资本市场单纯进行产权交易或资本买卖,法人企业或经营者继续组织购进、生产和销售,从事资产买卖。出资者在单纯的产权交易或资本买卖中,无需考虑自身是否有能力经营与资本转移相应的资产。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企业变迁:演义民企发展六部曲
一、兄弟型企业:极端均衡的权力结构
二、集权型企业:独享的权力结构
三、分权型企业:授权与受权
四、协调型企业:权力的内部配置
五、合伙型企业:产权的清晰与流动
六、股份型企业:产权的社会化

第二章 分析国企:探究历史起点差异
一、两权分离:国企形成起点
二、国企发展:体制掣肘众多
三、结论:弥合国企与民企起点差异

第三章 深化国企改革:开辟新的路径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程序
二、解析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第四章 是非功过:回首国企改革
一、国企改革已经实现的目标
二、国企改革仍然存在的焦点问题

第五章 突破传统:创新两权分离理论
一、两权分离的动因:对资本的重新认识
二、两权分离的内容: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重新认识
三、经营权的理论诠释: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的比较
四、关于两权分离的前提:理论与现实分析

第六章 超越极桎梏:反思所有制理论
一、所有制:国企问题的一个错误解释
二、财产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企业所有权、法人所有权的区别
三、所有者形式上的行为能力和实质上的行为能力的区别
四、出资者对经营者的约束的历史形式
五、结论:重塑国有产权代表

第七章 改革基础:重塑国有产权主体的代表
一、产权主体与产权主体代表
二、怎样构造产权主体的代表
三、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
第八间明确权责:强化致企分开
一、政企不分:原因回顾与症结所在’
二、政府、所有者、经营者及员工成本责任分析
三、成本责任界定:政企分开的路径选择

第九章 两权分离:重构激励机制
一、企业收益分配的要素理论及其难题
二、企业收益分配的三个层次
三、企业收益分配博弈论
四、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构造:亚按资分配的理论与方法

第十章 公司治理:建立有效内部约束
一、经营者约束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二、构建有行权能力的股东大会
三、构建科学的公司内部组织治理结构
四、构建科学的公司内部决策治理结构
五、设计有效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十一章 加强监督:构建出资者财务体系
一、出资者财务理论的提出
二、出资者财务体系的构建

第十二章 管理整合:形成以预算为基础的实现路径
一、预算:企业管理整合的最优选择
二、预算体系与预算思想
三、预算体系与预算机制
四、预算体系与管理整合
五、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整合的基本思路
附件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出资者财务管理通则
附件2 公司高管人员薪酬方案
附件3 期股设计方案
附件4 股票期权设计方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