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算目标的含义 预算目标是预算期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它是以 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为导向,在市场预测和平衡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基础上 ,经过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以及内部各个预算执行部门反复协调、 测算确定的。通过预算目标的确定,不仅可以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 具体化、数量化,使之成为预算期内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南;而且通 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细化,企业预算目标可以转化为各部门、各层次以 及每名员工的责任目标和工作目标。它不仅可以明确企业以及各部门、各层 级在预算期内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而且提供了评价各部门和员工工作绩效的 标准。预算目标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恰当的预算目标既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 有效实施,也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最终落实;反之,不恰当的预算目标会 使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甚至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陷入无法运行的 困境之中。因此,预算目标确定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成 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预算目标的确定原则 企业内部各预算执行部门的层级不同、性质不同,其承担的预算目标也 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确定预算目标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恰当性 预算目标应能反映企业在预算期内可以实现的最佳水平,既先进又合理 。应避免目标“定位太高”或“定位太低”两种倾向。定位太高,导致预算 目标难以实现,使预算丧失可行性,极易打击各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热情和 积极性;定位太低,不利于挖掘企业潜力,也违背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初 衷。因此,恰当的预算目标应该是在现有客观条件基础上,经过预算执行部 门主观努力能够完成的指标。 (二)全面性 预算目标的全面性具有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在预算目标的属性上,既包括财务指标,又包括非财务指标;既有 绝对数指标,又有相对数指标;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 二是在预算目标的范围上,既包括供产销各个环节、人财物各个方面的 指标,又包括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指标。 三是在预算目标的制订上,既要兼顾国家、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和 员工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同时还要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与近期经营效 益。 (三)导向性 确定预算目标既要以企业目标和战略规划为导向,又要为各预算执行部 门预算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指明重点和方向。因此,企业要根据内部各预算 执行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担负的职能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预算项 目和制订预算目标,引导各预算执行部门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例如,为 引导生产部门重视安全生产,就应将安全生产天数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指标 ;为了促使销售部门回收货款,就应将销售货款回收率作为一项重要的预算 指标;为了盘活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就应将资金利用效率作为一项预算指 标,如此等等,从而有效引导各预算执行部门紧跟公司的战略意图,完成公 司的整体预算目标。 (四)可控性 企业向各预算执行部门分解落实预算目标时要遵循可控性原则,凡是某 预算执行部门不能控制的指标,一定要将其变为可控性指标。例如,成本指 标是由消耗因素和价格因素构成的,对于没有材料采购权的生产部门而言, 材料价格就是该生产部门的不可控指标。因此,在向该生产部门下达成本预 算指标时,材料价格就必须用计划价格,而不能用实际价格。否则,就会使 预算管理变为一场赌博游戏。 (五)科学性 企业各项预算目标的制订要以历史资料为基础,根据市场调研和科学预 测,通过分析、研究产品品种、结构、成本、产销数量和价格等变量之间的 相互关系及其影响,以可靠、翔实的数据为依据来确定,而决不能脱离实际 、凭主观臆断确定预算目标。 (六)客观性 预算目标的客观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预算目标的制订必须符合市场 的客观需求,以市场预测为基础,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 适应;二是预算目标的制订要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实际,与企 业的资源状况、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 (七)系统性 预算目标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预算目标不仅要 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一致,各期预算目标要前后衔接、相互协调,以确保 企业战略规划能够按步骤、分阶段得到落实;同时,企业预算总目标与内部 各层级的预算分目标之间、同层级预算目标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 互适应,共同构成囊括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预算指标体系。 P91-9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