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对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起到了规范管理的作用。同时,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教学指导方案和实验课程建设方案等,也已正在制定过程中。
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推动职业学校更好地实施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2005年11月21日,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了推动物流类专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4月,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个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即2006__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高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将在进一步深化我国物流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物流类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物流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调控,推进物流类高等教育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充分发挥物流类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和指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我国物流专业学校教育现状
、
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学校教育方面推进得较好,已经初步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层次的教育体系。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硕士点,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设立了MBA(物流方向)硕士点、博士点,在北京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设置了物流管理博士点,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设置了物流工程博士点,为培养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1)专业设置。我国物流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主要采取两种做法如图1所示:一是设立独立的专业,这一做法主要集中在本科或专科层次,基本上存在两种独立的专业,即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二是在某一专业下面设立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方面的培养方向或者研究方向,这在博士、硕士和本科层次都存在,在专科层次较少。在博士和硕士培养阶段主要在管理学门类中的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下面设立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方面的培养方向或者研究方向,或者在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交通运输”下面设立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方面的培养方向或者研究方向。同时,在国家教育部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在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的二级学科“市场营销”中设有“物流管理”方向,所以有部分高校仍然按此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方向。除了设立专门的物流专业方向外,许多设有交通、财经、管理类学科或专业的大学现在也普遍在非物流专业安排讲授物流相关课程。
(2)课程设置。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侧重培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实验和实践环节。专业必修课一般在第三、四学年开设,有仓储管理、配送与配送中心、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等十几门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一些课程,有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规划、采购学、企业战略、宏观经济学等课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