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与计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68137
  • 作      者:
    刘金全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政策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模式对比、经济政策理论的计量分析和社会福利比较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宏观经济的典型化事实和经济周期波动”,重点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特定阶段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典型化事实,并给出了这些典型化事实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政策机制的典型特征;第三部分是“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影响”,主要分析了投资与储蓄、投资与产出、货币与产出、货币与价格等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理论关联性和统计相依性是选择经济政策工具与实施经济干预的重要依据;第四部分是“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分析”,主要研究了货币政策工具选取和目标制定、货币政策短期有效性和长期中性的计量检验、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等问题,还讨论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的规则性和相机选择性;第五部分是“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分析”,主要讨论了我国财政政策工具选择、财政政策作用的期限结构和财政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等问题,同时还研究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等经验问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刘金全,男,1964年生,黑龙江省密山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1989年获概率统计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获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1997年作为富布赖特访问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0~200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讲学和研究。现任吉林大学“985工程”“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长期从事经济计量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80多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宏观经济政策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工具,而经济周期波动则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依据和目标。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经济政策效应的检验办法,并在短期周期波动过程中检验了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检验了经济结构和宏观调控模式的动态特征。<br>    本书还全面地描述并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传导机制及有效性,给出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机制的重要典型化事实,为判断经济形势、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决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宏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br>    宏观经济理论和分析的微观基础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构建微观基础,一直是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微观基础问题涉及经济个体行为和经济个量的累积方式、微观个体和宏观总体的非均衡调整过程,以及经济的微观结构(市场结构、信息结构、风险结构和对策结构等)基础和经济行为(预期行为、优化行为和决策行为等)基础。微观基础的基本含义包括微观个体行为应该具有的行为规则、宏观经济理论建立的微观结构、宏观经济分析模式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容性等。微观基础的构造主要侧重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累积和分解、宏观总量行为的累积能力、微观个体行为的理性和优化准则等,微观基础应该建立在经济信息结构和对策结构之上,微观基础不仅要与宏观经济分析模式相符,也要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结构上的稳定性等性质。<br>    目前宏观经济研究在动态性和随机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明显加强了对微观基础的要求,主要宏观经济学派之间关于微观基础的争鸣也愈加激烈(Harcourt,1977)。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货币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大量使用代表性个体分析模式,利用微观分析宏观化方式,使其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得到了显著加强;进入90年代后,新凯恩斯经济学(Mankiw et al.,1991)采用多重代表性个体分析模式,利用宏观分析微观化方式,明显地改进了凯恩经济学微观基础存在的缺陷。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政策理论基础<br>第1章 宏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br>第2章 经济系统的多重均衡及均衡选择标准<br>第3章 现代宏观经济分析模式的对比与分析<br>第4章 宏观经济冲击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br>第5章 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的量化与评析<br>第6章 宏观经济模型中理性预期学习过程的收敛性<br>第7章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过程与生产函数的非中性<br>第8章 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动态非相容性<br><br>第二部分 宏观经济的典型化事实和经济周期波动<br>第9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谷底之谜”<br>第10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尾特征及其成因分析<br>第11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经济冲击特征<br>第12章 我国经济周期形态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检验<br>第13章 我国实际GDP序列的非对称性和波动性特征<br>第14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供给和需求因素的作用机制检验<br>第15章 我国投资波动性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br>第16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检验<br>第17章 我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划分和经济增长的“长波态势”<br><br>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影响<br>第18章 我国居民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br>第19章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br>第20章 我国货币变量与产出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br>第21章 我国通货膨胀率时间路径的对称性和波动性分析<br>第22章 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的阶段性转变与货币-产出关系的检验<br>第23章 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名义成因和实际成因的检验分析<br>第24章 我国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分析<br>第25章 我国资产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相关关系的经验分析<br>第26章 扩展连续cagan模型中的货币冲击机制<br><br>第四部分 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分析<br>第27章 通货膨胀和紧缩环境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分析<br>第28章 我国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检验<br>第29章 我国货币政策的内生性和动态反应分析<br>第30章 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的经验证据<br>第31章 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冲击和名义冲击反应的灵敏性检验<br>第32章 动态随机系数模型与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检验<br><br>第五部分 财政政策作用机制分析<br>第33章 我国财政政策作用机制的阶段性和非对称性检验<br>第34章 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挤入)效应”分析<br>第35章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幻觉”分解与检验<br>第36章 我国财政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的相依性检验<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